作者 陳小小 2004.04.04
在電視新聞報導中,常常可見因天災人禍、或意外災害之因素,痛失親人的孤兒寡母,痛哭成一團,令人鼻酸。電視觀眾看在眼裡,但沒有人會多去深思自己與所愛的家人終一天也將面臨死亡的問題。因為國人講「忌諱」,所以不多談論死亡;有些家庭,甚至連「死」(或四的相似音)在逢年過節時,都不可說出嘴。另外,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使一般的知識份子也不好談論,於是往往死亡突然來臨時,便措手不及。
然而隨著西方文化的引進,國人對死亡的觀念也漸漸開放,坊間開始有探討生死學的書籍,學校也有相關的選修課程教授。然而仍不多見做父母的與正值童年或青春期的就學年齡兒童談死亡。因為傳統上一般總認為小孩並沒有死亡的概念,不能理解死亡的意義,以及不能處理死亡的痛苦。 不過這觀念也被慢慢修正。因為專家學者發現,小孩比成人想像的更具有彈性和應變力,更能瞭解、接受死亡的訊息。
當然,談死亡不需非常刻意。遇到老一輩的遠親去世,或是小孩子所飼養的心愛寵物死亡,也是可以以死亡做為話題。而清明節更是個談生命必經之路—死亡的最佳時機。然而談死亡對人們而言,最困難的問題是,談死亡要談什麼?
一般人多半沒有宗教哲學的修養,以致於自己也不知道死亡的意義。加上目前我們的學校教育系統,也沒有納入宗教人生哲學。信望愛這次製作《清明節專輯》期盼藉著這個時節,讓你我對死亡相關議題的認識,有個開始。
陳小小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