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論壇》

| | |
| 轉寄

正視「奉獻M型化」問題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台灣進入M型社會」、「你就是新貧族」這些觀念,都已經被踢爆其為錯解統計數據,甚至回到日本學者大前研一的原作,也完全沒有台灣已進入M型社會的說法。但是許多不做功課、或是背後另有目的的傳媒,仍不斷繼續大放送這些觀念。

心理學家Solomon Asch在1958設計了一份心理實驗,證明了古語不假:眾口是真的可以鑠金,三人是真的可以讓眾人以為有老虎。

Solomon給受試者做一份非常簡單的『視覺認知』的實驗。就是左邊有一根棒子,右邊有三個長短非常明顯不一樣的棒子,要受試者找出右邊哪一個是跟左邊那根一樣長?這個實驗簡單到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能百分之百正確。

但是特別的地方在於,心理學家事先安排一堆假的受試者,他們都故意謊稱最長的那根才是正確答案,並安排真正的受試者,最後一個才作答。而這真正的受試者,不少因為之前聽到其他人的錯誤說法,便對自己的正確答案失去了信心。

最後的實驗結果發現,即使明顯的事實擺在眼前,約有3/4的人會因為多數人的想法而影響自己的判斷。約1/4的人判斷受影響的程度十分嚴重,超過一半的時間受他人牽制。

以上述的心理實驗來看台灣經濟問題,不斷放送「中產階級會變窮」,即使沒有M型社會的台灣,在諸多媒體不斷的宣導下,最後也會真的走上M型化。中產階級想到自己就要淪落到新貧族了,自然盡可能停止花費。而人數最多的中產階級,大量降低消費的結果,經濟活動自易沈靜,呈現整體衰退走勢。但可悲的是,最先遭受影響的竟然是基督徒!

近日,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完成「第六屆1919愛走動—協力向前行」的活動,捐款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公關資源處處長鄭夙珺表示,從捐款數目來看,今年的小額及大額捐款都還正常,但是5,000-20,000元的中額捐款卻明顯減少,好像邁入M型化的社會,連捐款也M型化了。

當然,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不能完全代表台灣基督整體教會。但是成立之初,其異象及方針乃是由台灣諸多教會領袖代表,在經過一連串咨商後,基於當地政治、經濟、社會及教會情況產生而來。該協會有著台灣教會聯合的重要象徵地位,若連收到的捐款,都出現M型化,不啻為一記警鐘,預告著這種奉獻M型化現象,可能也將會在教會與機構接連出現。

基本上,佔中產階級大多數比例的軍公教,並沒有收入變少。中產階級的消費即使再怎樣因著媒體M型社會宣導洗腦而降低,但是對基督徒而言,奉獻不是消費項目,那是收入的十分之一直接拿出來的。在收入沒有減少的情況下,實在不可能奉獻數目變少。但,中產階級的奉獻竟然會呈現M型化,恐怕說明了台灣多數的基督徒對於奉獻,有著嚴重的錯誤觀念,誤認為奉獻是一種消費項目,或誤以為家裡開銷之後剩下的餘款,才拿來奉獻。

瑪拉基書三章10節:「…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簡單的說,收入的十分之一,根本就不是屬於自己的。就像每個國民賺的錢,都有一定的比例要繳給政府,不管事先被預扣,或是五月份繳所得稅時一次繳清。那些錢的主人,不是自己,而是國家。而基督徒收入的十一,不是屬於自己,而是上帝。

奉獻同時是律法,同時也是恩典。瑪拉基書三章10節後段:「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歷世歷代的基督徒以及屬上帝的教會與機構,都在金錢奉獻的學習裡,親身體驗到上帝從天上傾倒下來的恩典是何其豐富。並且這個浩大的福氣,不僅落在個人、家庭身上,也同時恩典充滿於所屬教會、上帝的家—神的普世國度裡。

各樣數據顯示,台灣目前還沒有走向M型化,若基督徒中產階級奉獻卻呈現M型化,那實在是一種恥辱,也是一個嚴肅的課題,需要檢討與對付。歲末年初,檢討舊的一年,迎向新的一年,關於個人或團體財務裡的奉獻課題,基督徒、教會與機構皆需要更正確的認識:上帝不需要我們的錢,但我們卻需要上帝賜給那奉獻十分之一的恩典與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