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論壇》

| | | | 轉寄

善牧吟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善牧吟-詩詠23篇


善牧吟


詩詠23                       芮次荊


 


1. (大衛詩)


    永為牧養我,我必無缺欠(1)                 22


2. 草埔青青我伏踞,臨憩靜他引牽            33


3. 復返吾身心,導吾正軌跡,為副其名銜  222


4.  甚且我行過,死蔭幽谷中,我無懼凶難 222222


  因爾同我偕,爾策和爾杖,爰為我慰憐 


5. 爾肆宴席我面前,正對我仇冤              3232


     爾潤腴脂我頭上,我杯溢滿滿       


6. 洵好貞慈相跟追,儘我有生年              3232


    我欲安居永為家,直到昶久遠       


 


 


23篇是世界名詩,全詩原文只有五十五個字串(letter clusters, word units),言簡意賅,內容雋永,是詩體文學中的上乘之作。詩中佈景充滿美景畫意,活潑生動,高潮迭起;但整個歷程卻是心境平安,生活踏實,靈命充沛,安窩主懷。文學上雖然用字詞藻並不華麗,但說出了心靈上的安慰,生命上的豐足,是以更遠勝那些美奐玉砌的文字;這也是本詩之所以超凡入聖,萬古流芳之故,不愧是詩中之詩。


 


這篇詩一般依Gunkel之分類,歸類為信靠詩。本詩在文體結構上並沒有很明顯、整齊的希伯來詩之對句格式(parallelism),或任何有關聯的劃一格律(meter)。Kugel提出一個見解,認為此詩的結構(以及所有希伯來詩的結構)是:


第一段句子-暫息-下段句子(與前段相關)-長息,


__________ __________ ��


大致的講法是,流水對句,意境漸進。這種看法,類似於傳統上對句中的“綜合(或稱,漸進、攀登)對句”型式:下句承上句,若詩句停在第一句而無下句之輔,則意義不完全。神學分析上,很多學者都將此詩和出埃及事件做對比,說神應許不缺乏(申2:7),有安息(民10:33),為其名之故(詩106:8)等等,(可參考資料25)。


 


  緊接著標題:大衛詩 (mizmor ledharidh) 之後,一破題,就開宗明義的說出了那一切安穩可靠的源頭:永為主YHWH(耶和華;呂振中本:永恆主)和我的親密關係,有誰能一生一世常相隨照顧有加?父母?子女?夫妻?愛人?牧師?長老?官長?鄰舍?朋友?同志?都不能!惟有那大牧者,才能常相左右永世弗棄!


 


yhwh   roiy    lo  echsar


永為主 牧我者 不  我缺乏


 


1節詩人說:永為主,牧我者(roiy是以動詞用作分詞形式的名詞,具兩種詞之用意)。roiy可以譯作“我的牧者”,或“牧養我的”(吳經熊作:主乃我之牧),古代中東地區也習用“牧者”來譬喻君王(就好比中國一樣,管子有牧民篇,古代還有「州牧」官名,百姓稱刺史,太守為牧伯、牧守)。上帝牧我者,其結果是,我「一無所缺」:在以色列人的觀念中,不單是物質上,靈命上也無所少缺,所以說是「一無」所缺!「所缺」這個字chacer,指的是減少、消、欠缺。“我必不至缺乏”原文是“必不(我)缺乏”,“必不”是“不”的肯定(shall可用作肯定或指未來,此處用作肯定,並非指未來)。“缺乏”是希伯來文動詞Qal(意思是“輕”,是“簡單主動”,字形最“輕,單純”,字幹只有一個詞彙。)的未完成式:我從來不曾缺乏過,不缺乏是一直存在的狀況。另外,希伯來文法嚴格說來並沒有時態,只有「觀點」:敘述事由外觀察則為完成式,由內看進展,則為未完成式。因此,“我必不至缺乏”可以說是一直進行的狀況,也是一種信靠的肯定:我總是一無所缺,我好比安窩主懷無慮匱乏。


 


1節後半段若引用英文聖經,則要注意其中文翻譯。KJV本作“I shall not want”,不可錯譯為「我(什麼)都不要了」:因為有了主耶和華是我牧者,故我什麼都不要了,只要主。另外一種錯誤的譯法,譯成「我不要(他)」,讓人弄不清楚,既然主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為什麼說「我不要」?以上兩種錯譯,是因為KJV用的是十七世紀英文,當時古英文want意思是「缺乏」(lack);現代英語want慣用作及物動詞,意思是「想要得到」(desire),兩者意思相差甚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有名的四大自由之宣告,其中之一就是免於匱乏的自由。這當是來自聖經本篇中的名句,也是真理之宣告。


 


binothdeshe     yarbiytseniy  al-mey  menuchoth   yenahaleniy


在草原 嫩青 他讓我踞  臨水  靜息者   他領我


 


2節前後兩句是漸進對句式的關聯(也有人分析2,3節認為是交叉對句)。青草不只是指顏色,也是指可食之嫩草。「他使我臥」並不是說“強迫”(使make)我如何如何,只是個不完成hiphil(使役主動)的型式,或許譯為「讓」let較佳。本動詞rabats應譯為「伏踞」crouching,因為動物是伏趴在地上,而非向上四腳朝天的「躺」(人休息才是“躺”)。安歇的水邊,指的是水之息(waters of quietness),讓羊容易喝到水,故也有譯成靜水之畔。al-mey一般譯為在水旁,beside。其實希伯來文’al並沒有「旁」beside意思,翻譯成to「臨到」,較合於原來’al之意(above, upon, unto, against)。第2節和合本的譯法,或許會錯認為是欣賞大自然。其實首兩節講的是神的供應,神細心的帶領(領nahal,是細心用手引導、牽引,尤其是對幼羊。這字有個衍申字,解作草場)。我到青青草原飽足,再領我往靜水之畔汲息,代表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naphshiy  yeshobhebhyancheniy  bhema geley-tsedheq


我整個  他回反 他引我      在轍跡上  對的


lema an shemo


為了 他的名


 


3節說,他使我的靈魂甦醒,更正確的譯法,是「他使我整個身心(nefesh)回返(shuwh)煥然一新」(現代中文本意譯作:他賜給我新力量,呂振中本:使我的精神甦醒)。nefesh指的是整個生體,不是只有靈魂(譯成soul是希臘觀念之譯法,將人三分為靈、魂、體。弟兄會很強調此點,傳入中國後,華人基督徒也多半持此觀念。其實希伯來觀念人非三分,是一體兩面,外在和內在只是觀點之角度,人本身整個是nephesh,可譯為身心、整個、性命、氣息、咱、我自己)。如果只有靈魂甦醒,肉體仍舊沈睡沈淪,這種甦醒只做了一半,未竟全功,也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另外也有譯成「生命被他恢復」,則是把nephesh譯作「生命」;但若是如此翻譯,整句意思顯得有些隱晦,或會令人誤解成死而復生、復活。shuwh指的是回返return,歸回(馬殊曼本作:救返,和合本作:甦醒,客家話聖經作:換新)。


 


走義路(義,原文tsedeq,可譯作“正義”,“公正”,“正直”,及“對的”),也就是正當的路,正途,對的轍跡(magal),以避免凶險。有些解經者廣義地解釋成「公義的道路」,對羊來說,實用上的“正途”或許比道德上之“公義的道路”較合原意。羊走在對的路徑上in paths of saving justice,也就有了安全,拯救safetysecurity。因此「義路」也有引申作救贖的道路salvationDahood將“對的路跡”magele sedeq解作“豐富的草原”neot li sedaqah


 


「為自己的名...」,原文是“為他名的緣故”。何謂“為他名的緣故”?說的是要他「名實相副」reputationDahood譯成“as befits his name”Toombs譯為”because that is the kind of God he is”,也就是說他的名號信譽保證that is what he is known for


 


gam  kiy-elekh  beghey’tsalmaveth  lo-iyra’   ra   kiy-attah  immadhiy


甚且 當 我行 在谷   深蔭   我怕 害  因 你  同著我


shibhthekha  umish antekhahemmah yenachamunity


支杖 你的 和扶杖你的他們   其慰惜我


 


4節起,詩人稱神改用「你」,詩人回憶起和神同行的信心經驗。“死蔭幽谷”,並不是說谷中有“死亡,而是說有死“蔭”,the shadow of death。第4節句首字為gam(甚且),中文和合本並未譯出。“谷”中ghey, gay這字,在七十士本及Dahood均改譯為“其中”(將ghey改為gew,意思是中間,背上,midst),而原文瑪索拉傳統經文(MT)仍作gay是峭谷,隘路。一般解經者,多不願意說主領我們過“死”蔭,英文諸本多半譯成“黑暗”,dark, deep darkness, darkest。“死蔭的幽谷”一詞,現已成為歐美慣用片語,用以表示“極端痛苦的境地”。遭「害」(和合本)evil,不是講靈界之鬼魔,譯作「傷害」harm即可表達原意。


 


你的“杖”你的“竿”,翻譯上有些小瑕疵:因為“竿”是竹製的長棍,不是木製的,若譯為“杆”,似乎又太長太重了。而杖、竿之間的分別,有必要先釐清之。希伯來文「木杖」共用了八個以上的字,其間之分別並不是很清楚或絕對,有些時候還是可交換的同義字。第4節出現的兩個字,shebet原字有「分支」的意思,用得最多的是講以色列的支派clan。另外一個字misheantek原字有「扶仗」之意,大多作柺杖walk-stick用字。兩字有時分別不大,也無所謂孰長孰短,或孰利孰彎。故要從字義上判定那個是「杖」那個是「竿」,兩字之字義分別並不是很清楚,倒不如由放牧工具上來區別之。中東地區牧羊人用兩種工具牧羊,一種是shebet,指的是條杖(短棍、棒,形狀並非直直的木棍,或像棒球棒之上寬下細的club形,而是樹枝根與莖交接處截下一段帶彎根節與根頭的枝棍,牧人練習甩出這種shebet作為防身武器,形狀有點像印第安人用之小斧。其它地方此字也指「權杖」之義,但此權杖之shebet應已削直,和牧棒形狀不同),是用來防身敲打之器。另外一個工具misheantek,也是木製棒杖之一種,細長前端或彎成鉤形,用來趕羊,鉤回迷途,及自身牧人扶杖之用。當然在危急時,需要應用長武器,可用來防身,也因其形狀為長棍,故亦可用作點數之棍。綜合研判,前述之shebet應是牧杖(club),用來防身及敲打不馴之羊;而後述之misheantek,可能是較長之扶杖(crook),上端或彎成鉤形,用來點數及鉤回離群之羊。


 


中文字「杖」是人手中持長木,棍子之通稱。棍是長木棒,棒是兩手持用之木杖,椎是用以敲擊的木器,柺是拄杖,彎曲棒子。故此處說shebet,意思是你的杖策,用來保護羊群;misheantek,則是你的杖枴,用來引導羊群。大部分譯本討論這兩種木杖,多半把“杖”當成短的(應譯為“策”。吳經熊氏譯shebet為“策”,甚是妙譯:“策”可解作,鞭、手杖、符命、木細枝、扶、任命、支援,把大部份shebe之含意都包括了!),“竿”當作長的(可譯作“杖”)。呂振中本作,「你的棍,你的杖」。台語漢字本作,「你的槌,你的柺」。思高本和蘇佐揚則沿用七十士本將兩工具順序對調,分別譯為「牧杖和短棒」及「杖和鐵鎚」。和合本在椎杖之後譯的「都」字,是省略了原文hemmah「是它們」(they:你的策及你的杖),這是獨立代名詞,有加強語氣之意,言外之意或是說危難之時靠策杖,或解作策杖是已夠用,不需要搬出那最大靠山-上帝。Dahood引用烏加利文Ugaritic感歎詞hm,將「它們」譯作「看啊,behold」。


 


「都安慰我」,安慰這個字nacham是舊約常用的一個字,有正反兩種意思:“安慰�舒坦”及“惋惜�後悔”!原字根是喟然歎息,引申則作喘口氣(安慰、疼惜),或歎了口氣(後悔、惋歎)。這種block logic在英文中是很難用一個字去表達其涵意,中文用字比英文高明,可以譯作「惜」,正面意思作「疼惜」,反面意思則作「惋惜」。你的椎你的杖「憐惜」(閩南語:疼惜)我,就是「安慰」我的意思,使我有安全感,保護我。Gunkel認為將安慰我yanhani改為引導我yanhuni較為順口,且含義較為清楚。


 


3,4節,講的是上帝的帶領,這第二幅畫讓我們看到了人生中的另一面,另一個過程。人生不光是如前段那幅畫中的坐享其成,人生同樣的也會遇到風浪、難處;而且,很可能大半時間都是如此,也就是所謂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雖然有如此可怕的死蔭幽谷,但詩人知道他並不怕:因為主更新我們,主引我們走對的路,主與我同在同過死蔭幽谷,並為其名必引導、管教、保護、安慰我們,一再向我們保證,這是何等的信心確據與依靠。主耶穌用窄門來比喻走義路的困難,沒有苦難,何來榮耀?是以苦難使人得以完全(來5:8~9)。這兩節說的是神的帶領、同在、安心之確據。比起1,2節,雖然艱辛,但其過程、經歷則是更寶貴,更安慰造就人。信徒愈是困苦軟弱,主的恩典愈是格外顯得豐富。


 


taarokh lephanay shulchan neghedh tsoreraydishanta  bhashemen  roshiy


你設  我臉前  桌席 在前 我敵人 你潤肥  用油      我頭 


kosiy  revayah


我杯 


 


5節開始,牧、羊之比喻已功成身退,代之以更親密的主、賓關係。Koehler認為56節仍是羊的比喻;Vogt則認為56節沒有比喻,是直接字面意思,講的獻祭之宴。“在敵前肆宴”,原文是「你設桌我面前-在那些與我為敵之人的臉前!」;擺設桌子,就是肆宴(閩南語:辦桌,客家話聖經:辦桌席,和原文set table意思相合)。此處說之敵前肆宴是指勝了敵之後,在敗軍之前慶功宴,不是說在上陣抗敵之前的宴席,否則那有心情去赴這宴席。有些解經家說,西亞風俗,是在俘虜(敵人)面前設筵,然後才處決俘虜。這裡意味著我們在上帝的保護下入宴,敵人對我們毫無威脅。敵人未必一定是牧野軍隊打杖之稱呼,舊約聖經希伯來文有好幾個字用來稱「敵人」,此處用的字是tsarar:原字根是「使窄困、捆壓」,意思是「敵意的對待」。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此處的「膏」,並不是彌賽亞(救世主)的膏頭mashah儀式(誥命)。「膏」dashen是“豐潤”makest fat的意思(並非mashah,抹油)。粵語聖經作:用油搽我頭,客家話聖經意譯作:款待捱像貴賓,馬殊曼本作:傅油我首。其文化背景是,希伯來人認為肥胖脂油是健康的象徵(發福?)。是以中東地區習俗,歡迎上賓時用橄欖油擦抹客人的頭,然後熱情招待之。新約中有名的故事:瑪利亞用香膏澆在耶穌頭上,也表明尊貴奉獻的習俗。至於有些人解作“膏頭”表示榮耀地位,暗示或直言是君尊、先知、祭司之禮,或許是誇大了這個字義、儀式,也和原文經義不甚相符。「使我的福杯滿溢」,原文沒有「福」 字。此處的杯就是宴客之杯,而非詩篇第16篇所言「杯中份」的一生命份之意。杯滿溢,指的主人的慷慨。有些解經作酒香醉人,賓主盡歡,倒也未必如是。舊約世界中,在某人席上吃喝,意味著彼此效忠,也可能是立約的象徵(出24:8~12);新約中猶太人習俗亦然(林前11:25)。有些解經認為此處所言,有祭司用語的含義,把膏油福杯對應於感恩祭後之儀式,故又稱之為禮儀詩。也有一些解經靈意解作以羊喻人,擺筵席杯滿溢指羊在高地(桌子)吃草(筵席),主人先為除毒草(怯敵),羊皮擦傷皮膚癢治之(油膏之)。水酒一杯以潤喉...,真是甚具想像力!其實膏頭滿斟是平常好客招待之舉,並不必一定要和感恩祭,禮儀有直接關聯或類比。


 


akh  thobh  vachesedh  yirdephuniykol-yemey  chayyay


誠洵 好善 及 貞慈 他們追 所有 日子  我生命


 


veshabhtiy  bebheyth-yhwh   le’orekh  yamiym


且我要住  宅中  永為主  到之長 眾日子


 


6節「一生一世」,原文是「生命所有的日子」。「akh必有」,在原文句中乃句首之字,是絕對肯定、誠然、洵然、一定、惟獨surely之意。「恩惠」原文是好善,goodness,福份之意。「慈愛」原文是hesed,這個字幾世紀以來都譯成「憐憫」、「慈愛」,連BDB字典也是如此譯。西元1927年,Nelson Glueck出版了他的德文博士論文“Hesed in the Bible”,他認為hesed並非「慈愛」、「憐憫」,神的hesed是指對他的約之相互忠誠!然而也有學者表示此字仍是良善、恩慈,因為有不少經文用此字時,指的是非立約的白白賞賜。Stoebe綜合兩說認為hesed既指態度,愛,也指行動,貞。英文KJV用了45個英文字去譯這字,其中loving-kindness較近原意。RSV則譯作steadfast love,晚近一些新的中文譯本仿之作「堅愛」、「不變的愛」(堅愛、不變的愛,一字譯之也就是「貞」hesed)。


 


「隨著我」,原文radaph,意思是「緊跟」,故有人譯為「追趕」chase, pursue,「追逐」run after,甚至強調是「追殺」!原來這個字和中東文化有關,一般流行的說法是,當人在沙漠中被仇敵追殺時,如果有人肯收留,依例在一日之內,追殺之人不得行動。但一日過了,這個逃命者又要狂奔逃命,找下一個庇護所,若找不到,則命喪敵手。還有一種說法,是說中東文化裡,人有兩個神祇跟著,互相追趕以免任何一個落後了。照前一種通行的講法,整個圖畫是用這個比喻背景,處世險惡不斷的狂奔逃命;不料,回頭一看,窮追不捨的不是那惡敵,卻是上帝的良善(恩惠)與貞慈(慈愛)!回想一下我們生命中,有多少次這種虛驚?多少回我們以為是詛咒凶惡,回首一看才知,原來是上帝化妝的祝福!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原文是「我要住在YHWH的家宅中,如日之長」。此處「住在」的瑪索拉本MT本經文是   WeSaBTi,意思是「我要返回」,好像是說人已離開耶和華的家(殿),現在希望回去,永遠住在那裡。七十士本 則解作WeSiBTi,意思是我的居所,會在家(殿)裡,大部份的解經書及譯本也是如此翻譯,(「我要住」和「我要回」兩個詞只差一個母音)!一種說法是說瑪索拉本MT很可能是抄經時將長的  waw, w 和短的  yodh, y)弄混了,他們把WeYaSaBTi  (我且要住在)誤看成   WeWeSaBTi ( ),當看到連續有兩個waw字母(),以為是抄錯,故省略了第二個waw,變成了現在MT本的  WeSaBTi(我且要回)。其實是弄巧成拙,原抄經並沒錯,第一個是waw),第二個不是waw,而是yodh (2) 另外有的解釋,是引用詩27:4中有類似23:6句子,而在MT本和七十士本中27:4均同譯為「住在」,故說23:6此處應為MT本之抄誤 (3)。參考猶太文法及古本語句,「住下」 應該是較合理的字。「殿」中,原文bayith,指的是「宅子」house,或「家」home/household,也可廣義地解作廟、殿temple,台語漢字聖經作「厝」,日文作「宮」,馬殊曼譯本作「堂」,文理本作「室」。但一般說神的殿(temple)或王的宮,用的是另一個字hekal,而非bayith家宅。如果詩23篇確是大衛所作,當時尚無聖殿,只能說是住在耶和華的家中,住所中。這是一種比喻,並不是說神要住在某個固定的地方,而「家」也表示溫暖之意,比譯作「殿」字高明些。「直到永遠」,原文是“如日之長”,這個希伯來片語的意思是,一段很長的時間(to/for length of days, a very long time),但不是說「永遠」forever。文理本作「日久月長」,思高本作「悠遠的時日」。


 


5,6節講的是神的款待、得勝及真安息。他保護我們,讓我們得勝,待我們以上賓,慷慨賜宴,又一生以好處與貞慈緊緊相隨。這時,詩人想來想去,世間宇宙最平安的歸隱是永遠住在上帝家中。若是沒有永遠的平安家鄉在我們的人生路程前方吸引著我們,那麼經過了死蔭的幽谷,也就變得沒意義了。是故,最後最好的歸宿,對一個有生命的人來說,不必等到將來被接,應該在世間肉身時,已經達到榮耀,和基督同坐天家了(約3:13,弗1:202:6)。也有的解經家將house廣義地解為temple,意思是詩人一生要在殿中敬拜耶和華(祭司),並感受到耶和華的顯現與能力常與詩人同在,Dahood則解作「天居」。成為神的上賓,應該不只是當天作客而已,更是受邀同住。此時結束流浪,住進神家中,過有條理的生活:但重要的不是地方的改變,而是地位(關係)的改變。詩篇23篇說我們知道世間仍有那惡風險浪,死蔭幽谷,但這些都不足懼,信靠上帝當是最大的安慰,有確據、有歸回、有保守、豐盛,且有善好貞慈,與神同行。


 


跋:善牧頌


永為主乃吾之牧,我無所匱不缺一。


青青草埔我伏踞,憩水臨依他引攜。


使吾身性返然新,導吾正軌副名宜。


雖過陰谷不懼災,因你同偕策杖惜。


你當我面宴敵前,腴脂吾首杯盈溢。


洵好貞慈追畢生,住永為家昶久期。


 


結構、格律分析:


 


整篇詩原文之格律(meter),眾學者有不同之見解(如MeekLorentzFreedman等學者),近代較通俗的說法,可以H.J. KrausP.C. Craigie為代表。P.C. CraigieWBC中之分法是以字串而非重輕音來分格律:第1節是2+2,第2節是3+3,第3節是2+2+2,第4節是2+2+22+2+2,第5節是3+23+2,第6節是3+23+2。其格律分法,除了第6MT之字串似為4+22+2,大致和傳統經文MT之字串序相符。若將第6節下段之bebheyth-yhwh(殿中-永為)的發音用bebheyth-Adonay(殿中-吾主)唸,並稍整合第6節上段質詞發音、字串,則第6節也可變成3+23+2之格律。字串和重音分格律法,其結果並不完全相同;回頭細看經文內容之文意,語氣,介系詞之轉折,第3節中段引導我走義路(和合本譯文放在最後段,原文則是中段),原文bhyancheniy bhema geley-tsedheq是一大串輕重音,定為“2”之格律字串和音調相差甚大,難怪會引起質疑(WBC作“2?”表示不確定)。


 


原文希伯來文本詩之句子是整節一段,不另分小段句讀。但為解析方便,一般歐西文學句讀之分析如下:


1節:上下兩句分得很清楚。


2節:也是上下兩句清楚分別。


3節:明顯地分為三部分,(上)他使我的身心甦復(中)引導我走義路(下)為了他自己的名之故,可以稱之為三聯句(tricolon, tristich)。


4節:很多不完全之雙聯句(bicolon),只是半聯句(colon, stich)而已。一般之分法是六小節,(首上)我雖然行過,(首中)死蔭的幽谷,(首下)我也不怕遭害;(末上)因為你與我同在,(末中)你的策和你的杖(末下)它們都安慰我。因為半聯句之不完整,也有學者將首上、首中合併,末中、末下合併,而分為四小節。


5節:分法也不一致,通行之分法其一為四小節:(首上)你為我擺設筵席,(首下)在我敵人面前;(末上)你用油潤了我的頭,(末下)使我的杯滿溢。也有學者將首上、首下合併,分為三小節。


6節:和第5節類似,分為四小節,(首上)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首下)我一生一世;(末上)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末下)直到長遠日子。有些學者將上、下合併,全句分為首、末兩小段。


 


整篇詩的大結構分析,也是說法不同,大致分為兩類。其一是傳統分法,以原文節次來分:最普遍的說法,是第14 節講羊、牧,用第三人稱,第56節則說賓、主,用第二人稱。也有學者稱5 6節仍是羊、牧關係(如前述之Koehler說法),用神學上之譬喻來看待之。


 


第二種分法是近代流行之“段落法”,學者儘量找出段落之形式。譬如有人以第4節之後三小段(末上、末中、末下,見參考資料10 NIV Study Bible),或第4節之頭三小段(見參考資料12;首上、首中、首下)作為“中央詩節”,將全詩一分為二,上、下兩部份再分析以對稱句數之聯句組合。還有分法是將較短之第1節除外,全詩分為對稱之聯句組合(見參考資料13)。其它更有琳琳總總的分析法,或從圖形,對稱,諧音,音韻等諸種分法(見參考資料12),則不在此多述了。


 


附註:


(註1)立約選民對上帝之稱號,原文為yhwh,不得發音(神聖不可讀,原音失傳)。經文中遇此字約有五、六千次,用adonay替代唸之,adonay意思為“吾主”。現代研究有推論yhwh或許應發音為yahwehyhwh原意為“存在、成就”(永有致有),有譯為「永為(主)」。參考網際網路,http://a2Z.fhl.net/fore/fore41.html,而現通譯之「耶和華」是誤譯之複合字,原文並無此字、此音。


(註2)見參考資料21


(註3)見參考資料24


 


譯頌文選錄:


 


馬殊曼�馬士文(J. Marshman)、拉撒爾(J. Lassar)譯本1822年。


 


大五得詩


耶賀華為我牧。我將靡缺。


其令我臥在青草處。引我至水際。


救返我魂。為厥名而導我進善義之路。


雖我遊通死影之谷而不懼禍害。因爾偕予。爾棍與杖慰予耳。


爾當仇輩之面而備一席我前。傅油我首。我爵滿溢。


我一生恩澤固從我。我將永在耶賀華之堂也。


 


 


委辦(代表)譯本,理雅各(J. Legge)、王韜等人譯,1854年(1920年之文理新舊約聖書亦為此譯本)。


 


大闢所作


耶和華為牧兮、吾是以無匱乏兮、


使我伏芳草之苑、引我至靜水之溪、


蘇吾之困憊、導我於坦途、以副其仁慈兮、


爾以仗扶我、蒙爾之佑、故遊陰翳而不驚兮、


爾為我肆筵席、沐我以膏兮、予之礨盈兮、使敵之目睹兮、


我得恩寵福祉、畢生靡窮兮、耶和華有室、爰居爰處、日久月長兮。


 


淺文理譯本ca. 1902?年。(參考資料26


 


耶和華為我牧,我不匱乏兮。使我臥於草場,導我主憩息之水濱兮。甦我之魂,為己名導我於義路兮。我雖經陰翳之谷,不虞遭害,因爾相偕。爾杖爾竿,用以慰我兮。爾於敵前,為我設筵。以膏沐我首,我杯盈溢兮。恩寵慈愛,必隨我於畢生,我永居耶和華之室兮。


 


深淺文理和合譯本ca. 1919?年。(參考資料26


 


主乃我之牧者,使我不至窮乏,使我臥於草地,引我至可安歇之水濱,使我心蘇醒。為己之名引導我行義路,我雖過死陰之幽谷,亦不懼遭害,因主常在我側。主有杖有竿,足以安慰我。在我敵人前,為我備設筵席。以膏沐我首,使我之杯滿溢。我一生惟有思寵慈惠隨我,我必永居於主之殿。


 


 


官話和合譯本,狄考文(C. W. Mateer)、富善(C. Goodrich)等人譯,1919年,(通行至今)。


 


(大衛的詩。)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粵語聖經,丕思業(C. F. Preston)等人譯.ca. 1874?年。(參考資料8


 


耶和華係我之牧人,我必不致缺乏。


使我目訓在芳草之地,帶我歇在靜水之邊。


令我靈魂復蘇,為佢之名,引我直行義路。


我雖經過陰翳險死之谷,亦唔怕受害,因為你常在我側邊,你之棍你之杖,必安慰我。


在我敵人之前,為我預備筵席,你也曾用油搽我頭,斟滿我隻杯。


我在世咁耐,必有恩惠憐恤跟隨我,要永遠住在耶和華殿裡。


 


客家話聖經,黎力基(R. Lechler)、畢安(C. P. Piton)、史鄂圖(Otto Schultze)等人譯,ca. 1886?年。(參考資料8


 


Song-chu’ he  Ngai ke Mu’k-cha’


 上 主 係 捱 個 牧 者


Thai-vi’ ke su


大 衛 個詩 


 


 23 Song-chu’ he  Ngai ke Mu’k-cha’ngai mo khiam mak-ke.


      上 主  係 捱 個 牧 者  捱     個。


2 Ki  pun ngai chhai chhiang-chho’ thi-song  hiu-sit


 佢 使 捱 在  青   草 地 上  休 息


  tai  ngai  to  on-chhin ke  sui-pien.


 帶 捱  到 安 靜 個 水 邊。


3 Ki  su’ ngai ke sang-miang von-sin


 佢 使 捱 生 命  換 新;


  yin-vi ki  ke miangtai ngai hang chun-chhu’t ke lu.


 因為 個 名, 帶 捱 行 正 直  個 路。


4  Sui-yen hang-ko si-yim  ke san-kuk


 雖 然 行 蔭 個


  ngai ya  m  kiang chai-hoi


 捱 也 唔 驚 災 害


  yin-vi  Ngi lau ngai  thung-chha


  汝 佬 捱  同 在


  Ngi yung muk-chho’ng yin-tho ngai


 汝 用 牧  杖  引


   Yung mu’k-kon po’-fu ngai


 用   竿


5  Chhai ngai thit-ngin ke mien-chhien


 在 捱 敵 人 個 面 前,


   Ngi vi  ngai phan chok-sit


 汝 捱 辦  桌 席


  khoa‘n-thai ngai chhiong kui-pin


 款 待  捱 像  貴 賓,


  vi  ngai chum-man ngai ke  pi-e’.


 為 捱 斟 滿 捱 佪 杯仔。


6  Ngai  khok-sinngai yit-sen-ngin voi hio’ng-su


 捱 確 信, 捱 一 人 會 享 受


  Ngi ke  en-fi  lau  put-pien ke chhu-oi


 汝 佬 不 變 個 愛;


  Ngai oi yu’n-ye’n he’t chhai Song-chu’ ke Sun-thien-chung.


 捱 遠  住 在  上  個 聖 殿 中


 


 


廈門音(閩南語)�台語漢字聖經,馬雅各(J. L. Maxwell)、巴多馬�巴克禮(T. Barclay)等人譯,ca.1884, 1933, 1996年。(參考資料8, 20


 


Tai-pit  e  si


衛 的


 


1 Ia-ho hoa si go’a  e  bo’k-chia’go’a bo khiam-kheh.


    的 牧 者, 我 無 欠 缺。


2 I  ho go’a to’ ti    chhi-chhui e  chhau-po


  (ti) 青 翠 


 Chhoa go’a ti an-cheng e  chu’i-pi.


 導 我 佇 靜 的 水


3 I  ho go’a e  leng-hun cheng-eng


     精 英


 Ui-tio’h I  e  mia  chhoa go’a kia  gi  e  lo.


  的 名  導 我 行 義


4 Go’a sui-jian kia-ke si’-im e  soa-kok


 我 雖   死蔭 的 山


 I a’h m-kia chai-haiin-ui Li’ kap go’a ti-te


 亦 害; 因為你 及 我 佇的(ti-teh)


 Li’  e  thuiLi’ e koa’ian-ui go’a


   槌, 枴, 安慰 我。


5 Ti go’a tui-te’k e  bin-chengLi’ ka go’a pai-siat  ian-sia’h


  我 對 前,  你 我 排 設  席;


 Li eng iu boah go’a  e  thau-khakgo’a  e  poe m’oa-chhut-lai.


 你用 油 抹 我  的 頭 殼; 我 的 杯 滿 出 來。


6 Un-tia’n kap chu-pi  tek-khah te   go’a kau chit-si-lang


  典  悲 的   (te)   世人


 Go’a beh e’ng-oa’n  khia-khi   ti  Ia-ho-hoa e chhu.


 我 欲 永 遠 徛(khia) 厝。


 


 


聖詠譯義初稿,吳經熊,1946年。


 


良牧


 


主乃我之牧。所需百無憂。令我草上憩。引我澤畔游。吾魂得復蘇。仁育一何周。更為聖名故。率我正道由。雖經陰谷裡。主在我何愁。爾策與爾杖。實令我心休。讌我群敵前。感爾恩施優。靈膏牧我首。玉爵盈慾流。慈惠共聖澤。長與我為儔。行藏勿離主。此外更何求。


 


 


善牧詩,蘇佐揚,1961年。(參考資料27


 


主乃我善牧 豈缺奇恩


使我臥草地 綠草如茵               


領我靜水畔 甦我倦魂 


為聖名導我 義路直奔


偶經死蔭谷 恩主更親 


心中極平穩 充滿歡欣


以杖導危路 椎拒敵人


敵前設豐宴 虎嚥狼吞


以聖膏膏首 香氣芳芬


福杯常滿溢 益我心身


終生蒙主愛 日享厚恩


永居主聖殿 主我難分


 


 


思高譯本1968年。(天主教使用之聖經譯本)


 


1. 達味詩歌


 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


2. 他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近幽靜的水旁,


3. 還使我的心靈得到舒暢。他為了自己名號的原由,


  領我踏上了正義的坦途。


4. 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險,因你與我同住。


 你的牧杖和短棒,是我的安慰舒暢。


5. 在我對頭面前,你為我擺設了筵席;


  在我的頭上傅油,使我的杯爵滿溢。


6. 在我一生歲月裡,幸福與慈愛常隨不離;


  我將住在上主的殿裡,直到悠遠的時日。


 


 


「詩篇」試譯初稿,易君左,1969年。(參考資料28


 


我之牧者耶和華,有云一切皆完全。使我躺臥青草地,領我安歇清水邊。使我靈魂能甦醒,引我正路主名前。大膽行經死亡谷,與主同在免索連。慰我有主杖與竿,一切災害遠離焉。蒙恩使我福杯溢,敵前為我設華筵。一生必繞神恩愛,永居聖殿毋或遷。


 


 


呂振中譯本1970年。


 


大衛的詩。


永恆主是牧養我的;我沒有缺乏。


他使我躺在青草地上:他領著我到靜水之處,


使我的精神甦醒。為了他自己之名的緣故,他引導我走對的轍跡。


就使我行於漆黑之低谷中,我也不怕遭害;因為是你和我同在;你的棍你的杖,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滋潤我的頭;我的杯滿滿,直溢出來。


儘我一生的日子 必有福祉和堅愛隨著我;我必長久 住在永恆主的殿中。


 


 


現代中文譯本(譯自TEV),駱維仁,許牧世,周聯華等人譯,1979年。


 


上主是我的牧者,我甚麼都不缺乏。


他讓我憩息在翠綠的草地上,領我到幽靜的溪水邊。


他賜給我新力量;他照著應許引導我走正直的路。


縱使我走過死蔭的幽谷,我也不害怕,因為你跟我同在。你用牧杖引導我


 牧竿保護我。


當著我的敵人你為我擺設盛筵,如上賓斟滿我的杯。


我一生將享受你的恩寵和不變的愛;我將永遠住你在的殿宇中。


 


 


詩篇廿三篇,李思敬譯,1997年。(參考資料13


 


1 大衛的讚歌


  上主牧養我,我無缺乏。


2 在青蔥草原祂讓我躺下,於靜水之旁祂帶領我;


3 我的生命由祂恢復,祂引導我在正途,皆為祂的名。


4 縱然我走在陰森的谷中,我不懼凶險;


 因你陪伴我,你的杖與你的竿,是它們安慰我。


5 你在我面前大排筵席,對正我眾仇敵;


 你用膏油滋潤我的頭,我的杯滿溢。


6 原來是良善與信實緊追著我,在我有生之年;


 我要住在上主殿中,以度悠悠歲月。


 


參考資料:


 


1.      希伯來文聖經,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傳統經文(The Masoretic Text, MT),引自“舊約聖經中希英逐字對照(三)”,王正中編,浸宣出版社,1989


2.      舊約希臘文譯本,七十士本,引自網際網路,www.blueletterbible.org.


3.      希伯來聖經拼音版Tanakh,引自網際網路,www.sacred_texts.com/bib/tv/.


4.      希伯來文-中文字書:舊約神學辭典(TWOT),華神出版社,1995中文譯本。


5.      A Translator’s Handbook on The Book of Psalms, R. G. Bratcher & W. D. Reyburn, UBS, 1991.


6.      The Anchor Bible, Psalms I., Mitchell Dahood, 1965.


7.      聖詠釋義,韓承良著,思高聖經學會,1988


8.      詩篇綜讀(一),蘇佐揚著,基督教天人社,1997


9.      生命的對話(The Message of Psalms),白如格文(W. Brueggemann)著,道聲出版社,1988


10.  聖經,新國際版研讀本(NIV Study Bible),更新傳道會,1996中文譯本。


11.  聖詠譯義初稿,吳經熊譯,商務印書館,1975


12.  詩中之詩(三):信靠詩,唐佑之著,香港浸信會神學院,2001


13.  恩怨情仇論舊約,李思敬,更新資源,1999


14.  詩篇寶庫,桑安柱著,甘霖出版社,1986


15.  丁道爾舊約聖經註釋(Tyndale O. T. Commentraies),柯德納(Derek Kidner)著,校園出版社,1995中文譯本。


16.  聖經希伯來文-中文簡易字典,中文聖經彙編,引自中文線上聖經計劃網際網路:www.bible.fhl.net.


17.  詩篇註釋,每日研經叢書(The Daily Study Bible),賴特(G.A.F. Knight)著,基督教文藝社,1994中文譯本。


18.  聖經希伯來文文法,蕭俊良著,中華信義神學院,2001


19.  聖經,呂振中譯,香港聖經公會,1986


20.  聖經,台語漢字本,中華民國聖經公會,1996,漢字改寫自巴克禮牧師(T. Barclay)之廈門音羅馬聖經(Amoy Romanized Bible1933)。


21.  聖經難題彙編,艾基新(G. L. Archer)著,角聲出版社,1987


22.  經與譯經,許牧世著,基督教文藝社,1983


23.  辭源合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


24.  The Psalms, D.J.A. Clines,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1998, 引自網際網路http://www.shef.ac.uk/uni/academic/A-C/biblst/DJACcurrres/Psalms/Ps23v6.html


25.  Psalms 1-50,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19, P.C. Craigie, Word Books, 1983.


26.  翻譯津梁,劉翼淩主編,福音文宣社,1980


27.  詩篇手冊,蘇佐揚,基督教天人社,1992


28.  景風,第二十二期,基督教中國教文化研究社,1969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