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選集》

| | | | 轉寄

《新約引用舊約》前後一致指向耶穌基督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西門在聖殿中》(Simeon in the Temple),林布蘭,1669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你要去讀神學院啊?」幫我買書的朋友忍不住這麼問。我接過這本中文版分成上下冊、重量堪比兩塊磚頭的《新約引用舊約》(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Use of the Old Testament),入手確實有些沉,莫怪這位仁兄會如此問。

在這個世代,似乎對基督信仰有幾分認真的人,都會被問這樣的問題。這好像也暗示,查考聖經、深究福音奧祕,是屬於神學院的範疇,是傳道人獨有的。我當然贊成傳道人在神學院造就,應當竭誠、敬虔,甚至是戒慎恐懼地尋求主道,使天上的君王得榮耀、心意顯明,使教會、基督的肢體因著真理被傳講,在主裡得到益處、勸勉與教導,因而等候、盼望與主相見(提摩太前書4章13節)。但非擔任牧職、長執的平信徒如我,不應當也要以同樣的態度尋求認識救主基督嗎?

立基在舊約之上

之所以想要閱讀《新約引用舊約》,乃是源於一個長久以來的疑問,即新舊兩約之間的關係為何。雖然曾有一位老弟兄告以「新約在舊約裡面藏,舊約在新約裡面彰」的雋語,但難免不夠具體。再者,可能因為舊約篇幅太長、內容艱澀,希伯來文翻譯困難,信徒普遍對舊約並不熟悉。我們或許知道當中記載許多兒童主日學會援引的故事、許多訓勉的格言,但上帝如何在舊約中啟示自己,卻較少系統性去討論。當然,也有人因舊約中對人性赤裸裸的記載,心生不快,對舊約中至高者公義神性的啟示,心生不安,因而傳出「舊約是律法時代,新約是恩典時代」這樣謬誤的說法。

但這些實在不能成為我們忽視舊約的理由,單單從新約多處以「經上記著說」(馬太福音4章4節)作為論述依據,即可證明新約對舊約的重視。因此,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到這本由美國神學教授畢爾(G. K. Beale,1949~)與卡森(D. A. Carson,1946~)主編的書訊,我二話不說便編列預算採購。

這本註釋書站在「聖經是上帝的啟示」這樣的立基點上,編者所說:「上帝說話,我們當以適切的方式回應。」言簡意賅地指出人若錯置自己與上帝的位置,妄自以處理世俗學問的態度來解讀聖經,便隱有褻瀆的嫌疑。這本書提醒我們:「新約聖經的作者,也是舊約聖經認真的讀者。」這意味著,固然我們當以新約為根基領受聖經的教訓,但我們若不熟悉舊約,可能將使我們不了解新約作者所據、所言何事,因而錯誤解讀了新約。

況且,若我們對舊約聖經認識不足,不僅對整個舊約血淋淋的歷史教訓流於無知,未能認知人無力恪守律法、世上沒有一個義人等事實,也因此更難理解為何人類需要救贖。更無法領略到,聖經作為上帝所說的話、聖靈所默示的真理,新舊約是如何前後一致、絲毫不違背地指向耶穌基督。

正如同耶穌復活後,在以馬忤斯的路上對門徒:「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加福音24章27節)無論保羅、彼得或希伯來書的作者,也都同樣在舊約的基礎上,讓人看到了基督。

六個解釋經文的原則

我們使用這本註釋書時,可從畢爾和卡森在編撰時的構想切入,他們對參與作者列出六個重要的問題,希望他們時常思想,這六個問題分別是:

一、新約經文的上下文

即新約經文引用舊約時,該處新約經文的上下文。

二、舊約經文的上下文

即被新約引用的舊約經文的上下文,也包含舊約對舊約的引用,如先知以律法為論述基礎。如此可發覺,新約對舊約的引用,部分與舊約的前後文並無直接關係。

三、猶太文獻對舊約經文的解釋

雖然基督教會不全然也不需要照單全收,但猶太文獻對我們領略舊約經文仍有參考脈絡、比較異同的價值。列出猶太相關文獻,有助於我們更加認識舊約的社會背景及立論背後思維。

四、被引用之舊約版本的差異

有無差異?此差異有無意義?

五、新約如何引用?關聯本質?

為何新約作者認為此處舊約聖經與他的論述有關?

六、新約聖經的神學應用

這六個問題,不僅是這本註釋書的編撰原則,讓讀者可以依此思路使用這本註釋書,我們亦可以視為個人解經的重要原則,體會聖經對自己的解釋。我們對「以經解經」並不陌生,但其基礎乃是對新舊兩約總原則的熟悉,而非隨我們所謂的「感動」任意發揮(彼得後書3章16節)。

五個閱讀的方法

主編畢爾和卡森不只闡明編撰原則,在介紹這本註釋書時,還提出了五個建議,作為讀者使用這本註釋書的參考方向:

一、保持彈性,因為新約作者按著所領受的,在引用舊約時,方法不一。這本註釋書提供兩個鮮明的例子為對比,如馬太偏好明確的經文,而保羅寫信給歌羅西教會時,對舊約的引用則採取融會貫通的方式。

二、新約在引用舊約時,大量地將舊約關於至高者的經文,應用於耶穌基督身上;與此同時,一些關於大衛、君王的預言,亦用於耶穌身上。這些新約對舊約的引用,引發了基督神人二性的討論,更是三位一體(Trinity)教義的發展濫觴。

三、新約作者閱讀舊約的方式,不同於同時代的猶太人,關於基督、救恩的論點尤其迥然不同。

這讓我想到,近來似有許多人喜愛依循猶太拉比的教訓,認為基督教會與之一脈相承。然而,第三點的建議正指明猶太教固然也有聖言,卻令人遺憾地並未歸向基督、仍受帕子遮蔽(哥林多後書3章13~16節)。其實我們若細究新約,即會發現耶穌的言論與當時猶太人的教訓,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四、新約聖經的作者,並非訴諸經歷而認識上帝、認識基督;乃是訴諸舊約、上帝的話,不斷查考,證明耶穌正是舊約中那望穿秋水的受膏者。這使得他們的論述不會偏向個人主觀、神祕經歷,而是使讀者與他相同,臣服在上帝的奧祕啟示之下。

五、這本註釋書編撰時,建議撰寫者採取文法──歷史的文學方法,雖然此方法以學術的觀點相當「傳統」或「古典」,卻又與近代部分批判方法重疊,但編者委婉提醒,新約作者理解舊約,並非依照21世紀主導學術界的歷史──批判正統觀點的方式。

這五個方法,於我們而言,形同是檢視自身信仰的方式。我們是將聖經作為重要文獻考查呢?還是承認新舊兩約是上帝的話,以之作為日用的飲食,並且服膺聖經的啟示、教訓,以之認識上帝,跟隨基督?

新舊兩約相合

獲得本註釋書,真叫我喜出望外,雖然我必須承認,此書並不容易閱讀,而且我也同意,我們不能期望這本註釋書解決讀聖經時遇到的所有疑難雜症。但是這本註釋書,確實可以幫助我們更加領略新舊兩約的一貫性,更加明白在前約藉著律法、先知說話的主,如何繼續在新約、藉著基督彰顯祂自己。

由此,我多了一些對神漸進啟示的認識,前約雖然多有隱藏,卻是沒有謬誤、準確地指向新約,祂的旨意在耶穌基督身上完全清楚地表明(約翰福音1章18節)。



《新約引用舊約》(上、下)

英文版主編/畢爾(G. K. Beale)、唐納.卡森(D. A. Carson)

中文版主編/潘秋松

作者/布魯姆伯格(Craig L. Blomberg)、華滋(Rikk E. Watts)等

譯者/金繼宇、于卉等 

出版/美國麥種傳道會

●本專欄為個人來稿,也曾與【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文字事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