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選集》 |
|
|
|
|
返工遇上歌利亞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經文:大衛用手從囊中掏出一塊石子來,用機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額,石子進入額內,他就仆倒,面伏於地。這樣,大衛用機弦甩石,勝了那非利士人,打死他;大衛手中卻沒有刀。(撒母耳記上17章,節錄)
有些人視工作為 impossible mission,悲觀地認定自己絕不可能及格完成;又有些人的工作中沒有mission,只有possible task,沉悶非常;另外有些人在工作中發現 impossible mission,就迎上去,把它們變成attempted missions,不看成果,但求嘗試。最後,雖然不是所有missions都能成功,但所有的mission impossible都成了possible attempts,工作中充滿使命感和滿足感,也常常與上帝相遇。
大衛出戰歌利亞這事本身就是mission impossible。歌利亞高六肘一虎口(約九呎),比小巨人姚明還要高,是專業戰士中的頂級。用當時戰爭的標準,完全是隻「超標馬」。按當日戰事的形式,作戰雙方先行擺陣,然後各挑選一勇士出戰,全軍勝敗取決於這勇士的表現。以色列人連交鋒的水平都達不到,四十天之久,即使在重金厚賞下,也沒有人敢出去迎戰。
大衛這個人,早就被兒童主日學神話化了,mission越impossible,上帝的能力就越大,跟日常生活也就越遠;於是大衛歸大衛,我是我,基本上是學不了。
不過從軍事戰略的角度,大衛戰歌利亞,一開始就注定贏面大,甚至是贏定了。論正規專業戰鬥,大衛連盔甲都穿不上,兵器拿不動,根本沒有作戰的條件。要打敗超標戰士,戰略不在攻其長,而是取其短,用甩石機弦就如洲際導彈,不用肉搏卻可集中火力攻對手之弱點。理論上,只要以色列人改變戰略,選取另類兵器,必勝。大衛把素來不納入正規武器的東西拿來試用,把他作牧童時素常訓練的甩石機弦技術—這套看似與戰爭亳不相干的雕蟲小技,大膽而創新地應用在作戰上,結果贏得漂漂亮亮。大衛之勝,勝在創意加專業訓練。
但戰略創意從何啟發?在乎激動與信心。萬軍之耶和華被辱罵四十天之久,竟罵不出一個迎戰的勇士,這情景惹怒了大衛,他的心記掛著永生上帝的名,並看見戰事背後的屬靈意義。這故事精彩之處,在於以最屬靈的心,啟動了最大的創意,結合最純熟的兵器運用而取勝。
如果有一份工作,無人敢應徵,你分明「不夠秤」,但卻有信心勝任,你敢自薦嗎?大衛一舉成名之始在於不務正業。其實大衛只需放下十塊奶餅,向哥哥問安一下就可以回到正業去。這對我們來說完全合理,如果我們的思考模式規限在:上帝叫我們做好分內事,忠於所託,不要被他物干擾。
問題是:甚麼才算是「分內的」呢?由誰來界定?怎樣才算在工作上盡忠?如果大衛把「分內事」界定為牧羊,他永遠不會與歌利亞相遇,即使相見了,也不是他的歌利亞,生命中就錯過了一個極有意義的mission。大衛從生活中正常軌道出發,但並不封閉任何突然而來的機會,以致在常規工作中發現了mission impossible。我們大部分人的工作觀相當定格,mission的範圍也自設諸多規限,以致錯過了不知多少個歌利亞,也把自己那犀利無比的甩石機弦白費掉!
◎默想:愛神的熱情,能激發出源源的創意與動力;令原本軟弱的人也剛強起來。
●本專欄為個人來稿,也曾與【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文字事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