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南芳 2009.07.26
「…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诫那抵挡的。或者上帝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提摩太后书2章24-26节)。
去年台北板桥音乐公园演完之后,我走下舞台,看到海山教会的姊妹带着一个老妇人坐在观众席尚未离开。
「戏有好看无?」我殷勤地问着。她专注地看着舞台上工作人员忙碌的拆布景,原本耀眼的灯光只剩下两三盏,满地道具零落地堆放着,演员已经一个个的离开了她的视线…,她露出很腼腆的笑容说:「有喔!」。
牵动记忆 老人满足
不过就是十几分钟前,这个原本只有七、八百人的观众席中挤了将近两千名观众。因为舞台太小了,可能有三、四百人并不能完整的看到舞台上的演出,只能听着声音辨别,一直到演出结束。这个老人家坐的地方也很边边,但是她依然流露出满足的笑容,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个美丽的画面。
我想「戏剧」真是一个动人的媒介。「歌仔戏」也许牵动着她年少的记忆,从此除了《王宝钏》、除了《陈靖姑收妖》…,她脑海里开始有一个新的故事,当她想起的时候、有她熟悉的旋律,帮助她不断的回味,温习舞台上那一点一滴的细节。
几年前我开始接触民间文学的领域,我发现了「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作家文学」的流播、所凭藉的是文字;「民间文学」倚靠的是「口传」。因为民间百姓有许多是不识字的,或是识字不多,他们无法理解太多文字的逻辑,就像他们不能看着谱唱歌,他们只能凭着记忆,背诵着旋律。
所以古今中外有无数的「口头诗人」,他们凭着记忆唱出一个个美丽的诗篇,观众聆听、并记载在他们的心里、传唱给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如何对症下药克服盲点
这是一种「民间的逻辑」。文字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他们的生活中有音乐、有传说、有神话…,但是没有书本,他们是一群「不习惯使用文字的人」。我们有各式各样的属灵书籍、诗歌本…,那么那些「不习惯使用文字的人」,他们要如何亲近上帝、敬拜上帝?他们不习惯阅读、不会看谱、他们无法以文字作为沟通的媒介。我们传福音的时候,是否曾经考虑过这样的族群?
他们可能是许多弟兄姊妹的父母、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阿姨姑爹…,我们自己来到了都市、接受新的教育,他们仍然留在乡村、过着传统的生活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抵抗着「外来的」信仰,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社会、也影响着下一代。而他们显然并非可以用「文字」来说服的。
我常常在想,教会有「青少年团契」、「夫妇团契」、「松年团契」…,我们是否也能尝试为这些「不习惯使用文字的人」成立一个团契?或是集思广益、认真找出一套可以向他们传福音的方法呢?这会不会是我们长年来在台湾传福音的盲点?
我们除了去西海岸行走祷告,除了大声呼求神复兴台湾,办许多大型、小型特会…之外,我们可不可以花一点时间精力来「研究」呢?植物遇到病虫害,我们会实验各种抵抗病虫害的方法;新流感产生,我们会花大钱研发疫苗。那么、对于这些「不习惯使用文字的人」,我们如何「对症下药」呢?
让歌仔戏成为福音媒介
我们会想出方法、像是找寻「新流感疫苗」那样的迫切吗?我们会迫切希望这些「不习惯使用文字的人」也能认识主吗?基督徒除了关心自己的灵命成长之外,也应该深刻的、感同身受的体会这片土地上,有许多人从未听过上帝;有许多人心中是「抵抗」的、他们在根深蒂固的民间信仰中抗拒福音,我们当成为「善于教导」的仆人!
我既不是植物病虫害学家、也不是卫生署长,我是个做歌仔戏的人!因着我这几年工作的环境,我总觉得这些「不习惯使用文字的人」与我有关,当我想到他们没有听过神的福音,总使我坐立不安!
我求神将他所给我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我想要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赏赐!弟兄姊妹们!求神也使你们坐立不安!求神让我们爱这片土地的心、与日加增!我们今年要巩固板桥、要与淡水同工,我们要前进云林山区的古坑乡、我们要再一次进入西海岸!平安的七月、我们要在台西搭起戏台,当别人摆设香案的时候,我们要宣告上帝所赐的平安!我们需要更多的弟兄姊妹为我们守望、与我们一同争战!与我们同得赏赐!愿神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