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莫非 2010.02.21
有一星期,我在忙着训练女儿开车,随着她找暑期工作到处跟着跑。因此我抓了一罗平时无暇追读的传统性基督教杂志,当她下车办事时,我就在车上读。也许因为读得密集频繁,不知何时,我骤然阖上再也读不下去了。
我忽然发现除了一些知识性文章,见证居然会让我看得两眼发直,而且像吃多了某种同类性食物,两、三口就再也「吞」不下去。其中有一大陆背景刊物,篇篇见证,都是故事,而且人物都有个不凡来历,应最让人有一读的兴趣,却居然把我读「萎」了。在这些文字里面,神是抽象的,纵使他们怎么强调神的爱,信仰的平安; 人是单调平面的,即使人物或出身破裂家庭或吸毒等经过大风大浪。信仰在其中,像一枝被关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玫瑰,早就枯干失色,谢得不成样。「味同嚼蜡」原来是这样的滋味?
满口蜡的滋味你尝过么?这是为何有些基督教性质的刊物让人无法一口气读就,很不幸地,这类杂志还占教会界的主流,大多数。
我们在用什么样的文字喂养我们的读者?我们在用什么样的鱼饵为神得人如鱼?基督徒为何就不需要讲究「美食」?在庞大出版里,于有限时间里,是什么会让一个人的眼光驻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字来喂养我们的灵魂?我们需要「活生生」的文笔,零障碍地呈现丰富的「生命」故事,让人觉得基督徒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但请不要误会,我绝对不是强调文字雕琢,我说的是文字的「鲜活」。有位学生信惠来信说,她在神面前开始反省自己渴望出书的动机不纯,需要调整自己文字事奉的心态。信中有段文字在徵求她同意后,和你们分享,因为我觉得这符合我「鲜活」文字的定义:
「是的,出书是在神的手中才能成就,若我为这患得患失,就会分散我练笔力及服事的focus。我想,神要我最近要学的功课乃是「修身养性」,要对那些退我稿件的编辑有厚道的包容及思想,对那些从烘干机拉出来的单只袜子有善终的打算,温柔地叫家人寻找流离失散的袜子或收纳归类各式工具文具及碗盘,耐心地帮快九十岁的公公在youtube搜寻1960年前的老电影,并要不顾一切地继续练习写作,还有,为健康的缘故,有恒心的坚持运动(明儿开始)。」
这段文字会邀请我进入,且有如亲身体验一个基督徒作者生活里的挣扎。这就是show, not tell。我们一直强调工人先于工作,但我们也看到太多的基督徒工人有生命,却没有文笔,却仍然勉为其难的写下他们的见证。这样的努力当然值得肯定,见证必然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同质性的文章却让读者无法深耕多读,所能传递的效果自然有限。老让读者觉得在吃「健康食品」,就无法自然而然的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主食。
有次永浩和一位诗班指挥,也是某神学院的音乐敬拜课老师,分享创文的成立。当时她冲口冒出一句:「写作还需要上课?需要学么?」永浩很严肃地点头说:「需要学,就像声乐一样需要学!」显然这是一个大误区,既然她从不以为有声音的就都可唱歌,为何会以为有文字的就皆可写作?在她的诗班里,特别不能接受荒腔走板的声音,那么,为何我们可以接受味同嚼蜡的文字?
基督徒在这方面要操练「简朴清贫」到什么程度?保罗说:「人若在场上比武,非按规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后2:5)我们基督徒尊重文字的规矩么?若只是一味强行而为,然后祷告大有力量的神话语来补足人话语的不足,我们没按规矩还想得冠冕么?我们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样的场上「比武」么?
盼望创文的成立,能为基督教文字出版注入一股活水,重新赋予文字生命和力量!
◎本文与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网站合作。 e-mail: gcwmi6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