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阿佩姐 2003.04.27
「性」事难启口
中国人是个比较保守含蓄的民族,不太用「爱」这个字,喜欢以「情」字代替「爱」字,因为「爱」字不太容易说出口;至于「性」这个字眼,那就更别提了,若是有人在公共厂所大谈「性与爱」,别人肯定会以「有色的眼光」来看你,恐怕会被误解你为「黄色族群」;记得以前念高中时,当上到人体的性知识时,老师根本就是「不小心」跳过去,连提都不提;到了大学,当碰到这个课题时,那位老老的男老师索性叫我们回家自己温习,在家里,爸妈也对此问题三缄其口,因此,直到结婚都还不知道如何节育。
「性」事到处都是
在现在的社会里,「性」随处可及,随便拿起一份杂志来读,听一段流行音乐,或是看上一场电影,要不接触有关性的资讯,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广告商为了促销商品,大量使用男女合拍具有挑逗姿态的照片,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部分资讯似乎都仅从一个方面描绘两性的吸引。性被粗略地勾勒成一种体能活动,其唯一作用就是给予肉体上的快感。这种概念也许会点燃我们的激情,急着要在晚上寻欢作乐,但不幸的是它也减弱了我们对性可以是、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期待。
女人如何看「性」事
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女人大多希望两性关系同时包含有奉献、爱恋和快乐三种意味。性,在其最真实的形式上,不仅仅只与快感相连,还应该具有爱恋和奉献的成份。最高境界的性体验是那种达到感情上、精神上和肉体上既深切且令人愉悦的结合。事实上,性应当是对奉献、婚姻和感情安全的礼赞。现在社会的道德约束灌输给女子的概念是,她们根本得不到亲密无间的两性关系,于是许多女人干脆放弃了追寻。有时,当男性真心诚意地尊重女性,心甘情愿地欲与她们发展出那种一生一世、亲密无间的情感关系时,许多女性反倒倾向于压抑对这种理想的两性关系的渴求。一般的心理学家都同意,夫妻圆满的性爱关系是幸福婚姻的重要基础,那么,这个话题显然成了,正经的良家妇女「必须知道,但又非常忌讳」的话题。
一位女助理牧师的心声
「
新丽人」网站本月的主题是:「性与爱」,在主打刊头「情趣盎然的性爱」一文中,走过八年的作者吴依兰总结道,「把聪明和性爱结合起来,定能使你们的性爱生活情趣盎然。」她和她的丈夫克理夫育有两个孩子,夫妇均是加拿大列治文世界丰收教会 (World Harvest Church in Richmond) 的助理牧师,吴女士也是一位作词家,她对夫妻之间的「性与爱」有很多精辟独到的看法,对女士们有很多的提醒与启发。现兹将该文略述于下:
十六岁那一年,我有了初吻,但当时我一点反应都没有。后来终于碰到一个我真正想要亲吻的男人,我请最好的朋友给我一些指点。「闭上你的眼睛,张开你的口就可以了」她说。
当第一次真正亲吻的机会出现时,我缩回去了。他闭上他的双眼,我闭上我的。他张开他的嘴巴,我却僵住了,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生。实际上,我仅能做的就是抓起我的鞋子跑出前门,直奔巴士站。我一路茫然地回了家。那天晚上,我终于觉悟,亲吻不是自然来临的。如今,我明白性爱也是同理。
亲爱的,我们来谈谈性爱
许多夫妻只是在性爱前奏、过程、或尾声中谈论这个话题,奇怪不奇怪?如果性爱是婚姻的一个重要部份,我们为何不多加以探讨呢?
和谐性爱的基础,在于和你的配偶有亲密的关系,这取之于平时敞开真诚的沟通。关掉电视,合上书本,俩人坐下来谈心,谈谈你们的期望,你们的喜好,你们的渴望。如果不如此行,而只是通过性爱来发泄挫折,表达欲望,弥补欠缺和不安感,你肯定感受不到性爱的快乐。
我们常常费尽心思去博得诸如同事、朋友、甚或熟人的好感,却忽略那最在意我们的人。问问你的丈夫,他觉得什么最让他心动?他喜欢你穿上盛装吗?你的口红令他兴奋吗?香水呢?抑或他更喜欢自然的你?你不妨多试试他的建议,吸引他,他会感激你,而你们俩都会受惠无穷。
性爱「热身」相当于准备宴会
大多数男人每天会有三十九次想到性爱,而女人却不然。难怪当你的丈夫问你要否「上楼」时,你会问「做什么?」,你需要先「热身」,让性爱充满生趣,你就更能体验到快乐。把性爱视同宴会一样加以准备。
我们女人总是为了举办宴会费尽心思,我们会记得最微小的细节,不仅打扫擦洗房子,还要装饰布置一番,而且我们确保自己看起来感觉很美好。我们是不是也同样用心准备卧室里的「宴会」?
因为性爱是生活中最敏感的一种快乐,所以多一点「热身」会提高我们的期望和增强体验。有些夫妇用烛光来点缀气氛,挑动甜美的感觉。有些夫妇从捉迷藏中找到乐趣,进而把自己引到卧室。尝试不同的方法,挑动性爱的情趣,你不妨大胆些,你的情趣盎然会让你俩都感受到快乐。
你们真的快乐吗?
最后我要讲的是,欢笑是最好的良药。学会对自己笑,即使在卧室里也一样。彼此享受,不要太严肃,最好谈论有趣的话题,让你们的心情愉快。性爱是为了享受快乐,是你们可以彼此分享的一个礼物,要把它作为成功婚姻的一种福份来享受。
本专栏与新丽人网站合作。
除了原本的信望爱专栏作家顾美芬、陈小小文章外,更有北美亚利桑那州亚省时报专栏作家、亦是家庭讲座讲员的蔡佩芬老师,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