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学教育》

| | | | 转寄

当平信徒有阅读圣经的权利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图片提供/123RF


在谈清教徒的圣经观之前,我们必须先稍微了解当时的背景。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前,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权利阅读圣经,当时的标准译本是拉丁文译本,几乎只有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才看得懂。

不但如此,也只有天主教会或神职人员才有权解释圣经,个人私自解释圣经是遭到禁止的。因此,我们在谈到清教徒的圣经观时,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观点对现代基督徒来说没什么特别,但在当时实际上是一项革命性和突破性的发展。

当时的天主教认为,神职人员才有权阅读圣经,平信徒只要乖乖听神职人员讲解圣经就可以了,但宗教改革家和清教徒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每位基督徒都应该有权利,用自己的母语来阅读并解释圣经。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清教徒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把圣经翻译成大家都看得懂的译本,而不是只有少数受过训练的人才能看懂的拉丁文译本。当时有位天主教的学者名叫伊拉斯姆(Erasmus),他曾说过希望农夫和纺织工人能在工作当中背诵一些圣经经文。但清教徒威廉・丁道尔(William Tyndale)的志向更加伟大,他曾对天主教的修士说:「如果上帝保守我的性命,那么用不了几年,我会让一个种田的男孩比你更懂圣经。」

丁道尔是一位坚定的改教家,也是精通七种语言的语言天才。在当时的英格兰,天主教不允许人将圣经翻译成英文,因此丁道尔在1524年前往欧洲大陆,开始新约圣经的翻译工作。两年之后,第一版的英文新约圣经出版,但受到天主教掌权者的强烈攻击和抵制,后来丁道尔开始翻译旧约圣经,尚未完成就被人带到火刑柱上烧死了。然而,后来在神的护理之下,对清教徒不友善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竟然推动了英文圣经翻译的工作,并在1611年出版了有名的英皇钦定本圣经(KJV)。

这是清教徒当时的一些背景,由于平信徒当时要阅读圣经是非常困难的事,因此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什么叫作渴慕圣道,他们如饥似渴地要得到上帝话语的喂养。柯顿・马瑟(Cotton Mather)说:「你们不要放任一日平淡地过去,而没有读该读的经文,并要用这段经文进行默想和祷告。」许多清教徒开始在深夜秘密举行读经聚会,以避开英国国教官员的搅扰。

圣经翻译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结束天主教神职人员对圣经知识的垄断。平信徒不再像是二等公民,只能透过神职人员的口,才能听到上帝的话语,而是自己也有权利阅读圣经,甚至可以比一些神职人员更加明白圣经。在当时的英国国教里,曾经有位主教做过一个调查,他发现在311位左右的神职人员里,有171位不能背诵十诫,33位不知道十诫出自圣经何处,30位不知道主祷文出自圣经何处,10位不会背主祷文。如果神职人员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平信徒对圣经有多少认识了。

但平信徒获得读经的权利后,许多人身上结出了美好的果子。有一位名叫罗伯・帕斯菲德的文盲仆人,人们说他是「完全没学识的人,既无法阅读一个句子,也写不出一句话」,但他「对圣经历史和内容了若指掌,以致当人问他某句话出自圣经何处时,他可以毫不费力地指出在圣经哪卷书和哪一章找到这句话。」




参考资料: 《入世的清教徒》(Worldly Saints:The Puritans As They Really Were),利兰・莱肯(Leland Ryken),群言出版社。

台语版请按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