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学教育》

| | | | 转寄

「赞美之泉」在温哥华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洛杉矶的赞美之泉曾到温哥华来举行布道会及新歌发表。我跟随教会的青年团契去参加,想要认识这个久负盛名却无缘亲见的乐团。

多年来,华人教会已普遍采用赞美之泉创作的诗歌。他们已大幅取代了台北的天韵诗班,为华人教会敬拜的风气带来很大的更新。

礼拜六晚上在Richmond播道会举行的音乐布道会,算是很成功。在诗歌演唱的过程,我有不少次感动得流下眼泪。从一个方面讲,我可以感受到圣灵同在的力量与喜乐,我最容易因此而流泪。从另一个方面讲,看到海外华人的下一代长大了,还可以用中文创作诗歌,供应成千上万的华人基督徒敬拜、灵修的歌。这真是一件叫人振奋,感动的事情。

一百年来华人教会只有极少数的华语诗歌创作,而近30多年选用的短诗,多半翻译自英语教会灵恩运动的结晶。如今能有人以华语创作歌词与旋律,使诗歌的情感更有华夏之风,令人倍觉亲近,其本身就有崇高的价值。李信仪与游智婷的「耶和华祝福满满」,几乎可誉之为当今闽南语诗歌的桂冠,经典地位无可取代。参与这样的诗歌敬拜聚会,当然令人感动,动容。其他如「有一位神」、「赞美之泉」、「我的心你要称颂耶和华」,都是灵思泉涌,曲调独特的高水准创作。

不过,这场音乐演唱在进行了数首后,感动的热情虽然尚存,但慷慨高歌的意愿开始迟缓下来。看到这些二十多岁的孩子们在台上蹦跳,呼吁大家释放、自由、大声参与,虽然用意可嘉,但却觉得有些话该告诉他们:「赞美之泉」的新歌似乎出现瓶颈了。他们的诗歌,无论歌词或曲调,都已不若早期那些歌那么鲜活清新,有创意而能感动人。

在收奉献时,我把一笔加元放进去,在奉献封的建议栏上写下了一段话:你们的音乐与歌词立意很好。但是可以寻求更加鲜活、有力的表达,避免使用过多基督教cliché。许多英文的现代诗歌表达方式极为新鲜感人,可以多加参考。

信封篇幅有限,我留下了电话与email给他们。我的意思是,那晚我所听见的新歌,只有两首小歌颇为有趣。其他敬拜赞美的歌,使用了太多陈词套语,太多cliché。他们用了太多现成的基督徒惯用语去堆砌,加上曲调平凡相近,无法引起深度的共鸣。譬如,许多歌词都是:「主我敬拜你」「尊贵荣耀」「圣洁荣美」「哈利路亚」「荣耀颂赞」「宝座羔羊」「圣洁器皿」。这类固定的词语,不断出现在各首歌曲当中。歌的曲调大同小异,一听就知道这是赞美之泉。

2003年我在伦敦进修,趁便参加了Graham Kendrick(Shine Jesus Shine, 「真光普照」的作者)和他的乐团在英格兰各大教堂的巡回演唱会。我去了在St. Alban这个千年古教堂的演唱会。当然,听多了以后,我们仍能辨识出这是Graham Kendrick的作品,而可称此为他的「风格」。但是,在一个作家的风格中,却能看到首首主题都鲜活不同,英文的歌词优美而有深度,歌中的神学信息与意境也精湛不落俗套。那晚的演唱会,我从头到尾感动落泪不知几回。

有一段时间,我在伦敦市中心的万灵教会(All Soul’s Church, John Stott所在的教会)聚会。万灵教会以斯托得的讲道着名,但音乐水准也极高。葛理汉牧师在英国布道50周年纪念,BBC(英国广播公司)就请All Soul’s 的诗班与乐团参与音乐制作。在哪里的日子,我很惊讶地发现很多主日,Graham Kendrick的诗歌被选出一首至三首在崇拜中使用。每一首曲调不同,歌词既典雅又深邃。例如,Meekness and Majesty,非常精准的把基督的神人二性描写出来,The Servant King,Led like a Lamb及Come and See更是受难节绝佳上乘诗歌,三首的旋律完全不同,描述的角度绝不重复,而没有任何多余累赘的陈词套语。O Lord, the Clouds are Gathering,竟然写出「孩童没有食物,军备武器累增」这样的句子,吟唱中你因内心焦急迫切,向神呼喊使教会更新。

我知道华人教会的人才与经验,与几百年来诗歌与音乐人才辈出的英国不能比。在英语世界,像Graham Kendrick这么优秀的人才极多,而华人界可能还不曾出现一、二人。我衷心肯定赞美之泉的努力成果,只有更多鼓励与嘉许,是他们成长的动力。但是,他们所呈现的瓶颈也是该重视的事实。这个瓶颈的突破,可能出于他们未来的努力,也可能要寄望于有下一代的赞美之泉出现。不过,有几个方向值得他们思考,让突破加速来到。

第一,不要只追求灵性上的内化体验,而要多读一些有深度的神学书籍。深刻的思考来自于接触深度的神学信仰体验,而不是寻找个人主义的内化经历。前者培养人有更深更广的思考触角,后者使人走向偏狭窄化的视野。

第二,中文的水平需要提升。诗歌创作需要有很纤细的语言作表达媒介,避免使用老生常谈的语言,那种语言使诗歌显得平庸无奇,索然乏味。引用圣经的词汇当然立意很好,但如果大多数的歌只能抄袭既有的词语,将使歌失去力量,无法激发动人的想像力。多试着阅读好的中文作品与古典诗词,会提升写作诗歌的背景视野。

第三,多聆听和赏析好的英文诗歌,不要只限于学习少数的乐团或作家。更广泛去接触好的诗歌作者,会大大增加创作的灵感与音乐、歌词的敏锐度。

赞美之泉一切的努力都值得嘉奖肯定,我们希望他们从好变到更好,从更好变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