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学教育》 |
|
|
|
|
主日学的班级经营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大纲
一、班级经营的意义与目的
班级经营 (Classroom management) 又称「教室管理」,意指教学者在班级中,以有效的方式或技巧,给学生适当的管理、指导、协助、控制或处置,以增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呈现良好的行为,达成教育目标。
二、班级经营的重要性:班级经营为教学第一要务。
三、班级经营的范围
五、主日学班级经营的优势与限制
六、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绝对或单一的方式和标准,乃是要考量人、事、时、地、物,进行动态的调整和策略的选择。
七、案例讨论
八、参考资料
前言:
在谈主题之前,我先与大家分享一个很夸张的班级经营教学经验。当时我刚从师院毕业,到一个山上的小学教书,因为我们老师说,刚毕业最好到山上去,才表示你有理想、有报负;通常一般人是不会想去那种学校的。我第一堂课是六年级的音乐课,那是一个很小的班,只有20几个学生。我才一进教室,就有一个小男生说:「好无聊哦!」我当场愣在那儿,心想「我什么话都还没有说,你竟然就给我吐槽说好无聊。」可是当时因为我刚毕业,所以还是要一直保持微笑。结果这个学生愈来愈夸张,他坐在最后面,个子蛮高的,他看我只是笑笑的,没有对他怎么样,以为音乐课老师一定不会太凶,就开始用小纸团丢前面的前面那个人。被丢的同学向我报告,我都只是口头对那个学生说「小朋友,不可以丢。」但是他一点也不加理会,继续丢。丢到前面的同学很生气,忍无可忍地站起来,而丢纸团的同学也站起来,两人已经快打起来了。这时我赶快地从讲台跑到他们那里,叫被丢的同学先回座位,然后严肃地对着丢人的学生说:「你到底想怎样?」那个学生比我高,他反过来以示威的态度和口吻对我说:「不然你想怎样?」。他不知道的背景,我是柔道黑带两段的。当时我作了一个很夸张的动作,我就走到他的后面,从他后面踹了一脚,把他踹到前面去,他就趴在第一排的位置那里哭着说,「哦,好痛哦!」。这是我教书第一次上课碰到的事情,其实我也蛮紧张的,因为我一生气就会发抖。接着我开始骂人:「老师是不是很喜欢这样打人?是不是?」大家都害怕地回答:「不是。」全班同学大概都觉得,这老师怎么这么夸张。以后我没有再这样打过人,但这次的经验令我印象深刻;原来有这样的学生,你没惹到他,才第一次见面而已,但他就是对你如此不满、挑衅。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这样激烈地反应,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那时没有使出这最后的手段,只像刚开始的时候轻声地说:「不可以丢」,或者是对他微笑说:「你要乖啊」,他根本就不甩你。可见有些学生,一开始就会想要秤秤看你有多重,他要试探老师有多大能耐,所以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不要太客气,只是一直微笑是没有用的。所以班级经营是需要花心思的,不是所有的小孩都像小天使一样一来就乖乖受教,那是不可能的。
一、班级经营的意义与目的
运用这些手段的目的有二:
二、班级经营的重要性
三、班级经营的范围
有时候学生不专心不是老师的原因,而是教学环境很吵。所以光要求他安静、要专心,是没有用的。如果发现声音来自别的地方,需要先行处理干扰源,不可要求学生:「不论外面环境如何,你就是要专心。」这是不可能的,环境很重要。另外还有清洁这个因素,有些班级教室乱七八糟、垃圾桶臭臭的,你就会发现这个班级的秩序也蛮乱的,如果环境很乱的话,也会影响班级秩序。
整体来说,环境中的声音及清洁的控制较为重要。
第五点「确定学生安静并注视着老师」是我们主日学很少作到的。我看过有一位主日学校长,他本身在说故事时,开门见山就一直说,但是坐在他面前的小朋友,有的还自顾自地在玩。他没有先确定学生安静并注视着老师这件事,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小朋友还有可能会怪老师说,你讲的故事很无聊,其实是他自己没有专心听,不知道老师的内容多么地精彩细致。所以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对学生比一个动作说:「眼睛看着我。」你要确定他眼睛真的看着你,如果还没做到,就说:「请你们跟我这样做。」你需要先确定学生安静并注视着老师,甚至静默几秒钟都没有关系。学生可能会以为老师好像在发呆,其实不是,你故意让他发呆一下,可以达到效果。这一点做到,你才去作其他的事情。
你光叫学生安静,但是接下来如果你不知道要作什么,这是不行的。为了要让课程能顺利进行,除了使学生安静,并掌控学生的秩序及注意力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课程计画。
有了课程计画,但是没有重视学生的行为及专注力,也是不行的。
有些老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前面两点,他知道他在教什么,也很能够控制学生的秩序,但是却没有作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就真的只是上课而已,没有什么感情。在学校,有些班级老师很严格,学生都很怕他,这样的班级成绩也不错,但是成功的班级经营不该只是这样,应该更深入些。
就刚才所提教室环境的清洁来说,我们的主日学教室到底有没有很整齐?这有点困难,主日学教室有青契、社青、少契……等一起使用,当然就不容易维持整洁。老师也不可能作教室布置,贴学生的作品。所以就这个部份来说,它有其限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主日学教室的空间很小,比较温馨,在秩序上应较容易掌握,我们不要忽略这个优势。
(1) 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会造成教学上的困扰。目前我们教会分班后,人数不到10人,优点是人数少比较好控制;但同时也是缺点,因为人少就缺乏凝聚力,比较没有团体的感觉。这时候如果有一、二个学生不守秩序的话,就会显得整班很乱,这也会造成一个困扰。(2) 师资:主日学老师大多数不是正式的老师,因此有一个优势是,给学生有妈妈、爸爸、大姐姐、大哥哥的感觉,其实小孩子会比较喜欢这样子。我现在也在剑桥教会教周六的主日学,每次讲故事都是排我上场,因为只有我是正式老师。可是我曾问小朋友「换别人讲故事,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他们会希望换「校长」、或「某位妈妈」来讲故事。虽然我说故事很生动、同工们很称赞羡慕,但是小朋友在学校也看到你,来到主日学也看到你,你再会说故事,他们听了也会腻。所以主日学老师的优点是,比较容易给学生有亲切感,不像正式老师有匠气、很公式化。但主日学老师的限制就是,自己可能会怕怕地,因为我不是正式老师,所以都只能笑脸迎人,比较没有专家权威的感觉。这点是大家在心理上必须克服的,否则学生会看出你的担心、抓住你的弱点。当你拿出一些魄力和技巧的时候,小孩子其实会听你的,再加上你平常就有的亲和力,可能会比真正的老师还令学生欢迎。
(3) 奖惩:主日学的奖惩方式,它的优点是奖励很多,出席、唱诗、背金句……都有奖,这在学校是不可能的。但是缺点就是主日学没有惩罚的方式。主日学很少惩罚学生,是不想用、不敢用,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奖惩有时候是需要并用的,当然不能像我一开始说的「从后面一脚将他踹到前面」,但是对他有严肃、生气的表情可能是需要的。有时候可以考虑,在全班面前生气,当全班面前骂他的行为,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当他闹个不停的时候。
(1) 教材
我们的教材蛮单纯的,就是要认识上帝,将信仰应用在生活上。而且主日学没有进度上的压力。所以可以花多一点时间选择生动的喻道故事的和班级经营、常规管理上。你不要急着说今天一定要讲耶稣履海的故事,你就急着要把它讲完。我们中心的目标就是要让他更认识主,不需要每次都一直要塞东西给他,他的行为反而没有改变。
(2) 教法
教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接龙……。你可以说:「今天讲完故事以后,老师要请你们演哦!讲完故事以后,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你可以挑选他来演。」你给他们一些活动,他们就会比较认真。
七、案例讨论:
案例一:一个学生睡眼惺忪、无精打采来上课,你会如何处理?
处理:
案例二:一个学生是一到教室动作很多,带自己的玩具、零食,一会儿弄他弟弟、逗他妹妹,或与别人打闹,屡劝不听。这样你会如何处理?!!另类处理法:请他或是想睡觉的都趴下或闭目5分钟。---你觉得可行吗?为什么?
- 询问与其有关的问题,同理他、关怀他。(例如:昨天很晚睡觉的举手?为什么?…… 老师也觉得晚睡爬不起来很难受,不过大家要加油,打起精神喔!)花5分钟顾虑一下他的感受是道德的。
- 带学生做一些暖身的运动或表情或声音。(是什么呢?自己想!)
- 开始比赛谁最专心、有精神的学习。(以画记之方式鼓励之。)
处理:
隔离法--给予有条件的选择:玩具收起来或由老师保管;自己换座位或老师指定位 子。若又违反,则不再有选择权,由老师直接处理。案例三:学生在你说话或是说故事的时候充满活力,不论你说什么,不论他有没有听完,都会举手或插嘴说:「我知道,就是……」惹得想静静听老师说话的人很不耐烦,甚至引起他人反感,你会如何制止他这种行为?。!!另类处理法:问他来此之目的是玩玩具或打闹?不想上课则指定一固定地方供其个别活动。(小朋友独自玩久了,又看别人在学习,也会自觉无聊。)---是否变成正增 强,要看老师陈述时的语气而定。
处理:
- 说明规则,老师发问点到的人才能回答,否则就算答对也要扣分(不给卡片或奖励)
- 若 1. 无效,则特别指出其行为影响他人;同时与之个别约定,若听完故事都没插嘴,则另给奖励。
!!另类处理法:请他代替你讲故事。---你觉得可行吗?他若答应错或拒绝,你应如何接着指正其行为?
回应与讨论
王道仁:关于那个调皮的学生,后来如何了?
黄老师:后来当然是非常地乖。
张贞惠:家长会不会告你?
黄老师:
不会,像这样的小孩子,他那么皮父母应该都知道。不过,后来我跟他感情还蛮好的。老师对学生可以有惩处,但是之后还是要去关心他,了解他的特质。他很像原住民的学生,很讲义气,当你踹他一脚,后来又关心他,他会蛮佩服你的。他毕业之后还常来看我。张贞惠:
关于当着全班的面责骂学生,虽然可能对孩子有吓阻的作用,但是恐怕也会伤害到小孩的自尊心,毕竟主日学和一般学校不一样。当然我们会一直跟孩子强调:「你在学校如何,我也希望你在主日学也有同样好的表现。」有些小朋友不能如他意时,会向父母说「我不要学这个、不要学那个。」因为除了圣经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课程。而现在的父母,常会因为孩子这样说,就答应他这个部份可以不学。就因为这样,我们也常检讨,是不是我们作错了?因着我们的制止,因为他在班上扰乱秩序,结果影响他学习的意愿。黄老师:
基本上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会不会伤自尊心的问题」,这个还可以再讨论。在学校里,公开骂他真的是一个制裁的力量。如果每次都只是将他带开,没有作到损他一点点面子,没有办法达到吓阻的效果。而且小朋友永远认为主日学老师不会生气,最多只是叫他站起来,带去外面。在班上发一次很大的脾气,其实对其他小朋友也是一种机会教育:杀鸡儆猴,原来老师也有不能容许的行为。如果每次都只是针对他处理,可能对其他小朋友造成一个印象「反正我再怎么坏,也只是被带开而已」,反而去仿效他。他没有看过老师生气,就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让老师生气。王伟华:另一个问题是「孩子一定要来上主日学吗?」有的学生来上课一来就无精打采,或是捉弄其他同学。所以还没上课前,我通常会严肃的对他们说:「如果你不想来上课,我赞成你告诉父母,你可以不用来。」学生听了都吓一跳,老师居然也会叫他不用来上课。我认为必须让孩子明白,这不是一个爱来不来的地方,这是一个认识上帝的地方。这一点需要先确立,否则如果只是一直安抚他,就会像同意他不上某些课程的父母一样,太没原则了。你不想来,就不要来好了,当你真正想要认识上帝,真的准备好了,你再来。可能不需要「拜托」他来主日学。
关于「确定学生安静,并注视老师」这一点,我曾经到我儿子的学校晨间导读时间去跟孩子们讲一些话,开始讲的时候,他们没有几个人在看你,但是讲完以后,我就开始问问题。我的经验是,在上课时虽然学生没有完全的安静,或是专心地注视着老师,但是我继续讲我的,讲完之后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张贞惠:记得有一次夫妇团契聚会,讲员是林盛蕊老师,他先跟大人分享,孩子在另一间房间玩。后来讲员要开始为孩子们说故事,孩子玩得正高兴不想出来,本来我们都想去拖孩子出来听故事,但是讲员说「不用!」她就将他的道具、图片拿出来,灯光转暗。先是有一、两个小朋友出来,后来愈讲愈精彩,其他孩子都跟出来;最后,所有小朋友都围在他前面专心的听。我没有听她喊任何一句说:「不要讲话,赶快过来!」因此,是否需要每次都确定学生安静并注视老师之后才开始呢?再者,如果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只有三、两个学生有问题,不安静。如果照你所说的要先处理这个问题,让大家都能够看你、听你,然后再开始上课的话,会不会一节课50 分钟就花掉20分钟,这样对其他孩子也不公平。 黄老师:花5分钟处理再开始上课,不算剥夺其他学生听课的权利。如果5分钟还没办法处理好,就需要先带开他们。例如他还在玩玩具,我会对他说:「你要自己收,还是交给我?」讲这句话可能只花十秒钟,这样就可以处理掉。或者我会对他说:「全部的人都在等你,你到底想怎样?」然后停几秒钟,看他的反应如何。你也可以用和蔼可亲的方式说:「你看,他们都很安静哦!」
在实际的案例中,有的孩子无论你用软的、硬的都不行,他在学校就是这样子。他母亲自己也说,对这个孩子在第一次与他接触时,你的气势就要压过他,以后他就不敢;否则日后他就不会理你。我照他母亲的建议做,所以这个小孩在上我的课时,不敢造次。但是我也会想,这样我是成功或是失败?为什么要对小孩子这么凶?不过对他和颜悦色,可能一点效果也没有。黄老师:
从刚才我们所提班级经营的意义来说,你是成功的,因为这样你已经达到班级经营需要的效果。有的学生需要用软的,有的学生需要用硬的,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就是要给学生管理和指导,必要时用强硬一点的手段没有关系。张贞惠:
但是我们也发现,如果态度严厉点,小朋友就会告诉父母,他不要参加这个活动,有的父母就会答应他不要参加。面对这种结果,我们也很两难,不知道该如何? 黄老师:大家觉得怎么样?杨淑君:
这要看父母的态度,父母的角色很重要,毕竟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限,可以提供给孩子的也很有限。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可以不必来的话,老师不必为这个负责。主日学的小孩,在教会待久了,有时非常顽皮,他不了解在这里应该遵守一些规则。这时如果父母也放任孩子的话,做老师的实在无法取代他父母的角色。来主日学是要来敬拜上帝,应该是很恭敬的,怎么可以让孩子在当中为所欲为,反而让一些想学习敬拜上帝的小朋友,没有办法好好学习。张贞惠:
有的父母真的会答应孩子不必参加某些活动,时间到了,他就会来将孩子带开。 王伟华:通常父母同意让孩子不必参加的,是主日学合班、分班以后的一些教唱活动,有些家长觉得这个部份可以妥协。杨淑君:
如果是主日学之后的各种才艺活动,这部份应该可以有点弹性。孩子听了一、两个小时的讲道后,他可能想活动一下,不想再继续坐着,这时可以考虑接受孩子的请求。但如果是主日学,就需要父母的配合;敬拜的过程一定需要孩子安静。黄老师: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一直只想把今天要上的课上完?有时候我临时被叫去代课,我就会先用聊天的方式,先确定他们平常生活的情况,问说:「你们这个礼拜有没有祷告?」或说:「你为什么要信上帝?」从一般的生活开始,再进入主题。主日学应该比较没有进度上的压力。还有,刚才王伟华校长提到的讲员,她运用了道具、气氛,灯光效果,把小朋友都吸引过来,这就是教室环境的安排,是很高段的技术。如果每次都能这样吸引学生当然最好,主日学在这方面可能会有点困难,但也可以用道具展现,例如拿一个布偶出来,让它走一圈之后再收起来,即使你都不说话,孩子也会感到很有兴趣。当然这需要预备一些道具,有时候我们教久了,只用嘴巴讲,这就略显单调。有时用比赛、奖励的方式,用画上几颗苹果的方式,孩子会很喜欢。洪慧蓉:
对,小朋友很喜欢比赛。我在学校教学时,由于做实验的关系,必须将小朋友分组。我会在黑板写上各组的数目,然后说:「我们来看看哪一组最安静?」所有小朋友马上趴下看着我,我就在最安静的组别上打圈圈,没趴下来的,就会遭到同组小朋友的指责,他们非常在意同侪的看法。我现在教的是四年级,这个效果非常好。有时候要他们翻书,用比赛的方式,他们也会翻得很快。如此配合机动的方式,小朋友上课非常专心,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师又会叫他们作什么比赛。杨淑君:
对!这点我赞成。我女儿她们在学校也是采这种方式,每天回家她都告诉我,我们在学校每天都要分组,我们这一组的人都很合作。不过如果碰到一些表现比较不好的在同一组,她会觉得很倒霉。洪慧蓉:
奖励可分两种,一种是针对组别,另一种针对个人。而且奖励要立刻给,像我会给全组的习作加分,或者发奖卡,得奖的同学都会高兴得欢呼起来。 杨淑君:这种方式在低年级、中年级真的很有效果。但是高年级呢?张贞惠:
我们所发的奖卡,低年级的小朋友都会细心的收好,但是高年级的小朋友常常乱丢。所以高年级的,可能需要再想其他方法。 吴玟桦:我觉得主日学老师需要与家长有好的联络。我们家是爸爸不是基督徒,妈妈是基督徒。可能因为这样,弟弟的个性就不是很好,在主日学常让老师感到头痛。但是在我弟弟四年级时,教会主日学校长收我弟弟为「徒弟」。从此,他常叫我弟弟,「徒弟,徒弟,来,我告诉你哦,来,你替我作这个,」我弟弟非常听他的话,从那时开始他就变乖了。这位校长常打电话与我们家联络,问说,我这徒弟在不在家,他也希望藉这样的联络能跟我爸爸传福音。因此。主日学老师与家长常联络的话,对孩子教导的效果会更好,特别是有问题的小孩,更需要关心。洪慧蓉:
有问题的小孩,老师必须和学生建立个别的关系,上起课来他才不会捣蛋。 杨淑君:我女儿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一直都不作功课,有一天他们老师就花了一堂课的时间,大发雷霆骂那个孩子。这个方法非常有效,自此以后那个孩子就开始作功课。这位老师很能掌握孩子的心,他用许多方式来带领学生,效果很好。其实他很少骂人,功课也给得很少,那一次这样一骂,孩子就改变了。张贞惠:
在学校的管理,主日学不一定适用,因为小朋友已经有一种观念,在学校与在主日学是不同的。再者,与家长联络,可能也要考虑到家长是否愿意;什么时候打电话才合适也很重要。有时候常打电话到家里,也会造成家长的困扰。曾有家长对我们说,请你们不要打电话来,有事的话,我会跟你联络,不然请你传真或送e-mail过来就好。也有家长很高兴有人关心他的孩子,老师可能需要先知道家长的意愿和情况。建立班长制是另一个方式,由班长来关心没有来的小朋友,就比较没有这个顾忌。王道仁:
教学上运用奖惩制度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在运用时会有点迟疑,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只为了奖赏才有好的行为。这就牵涉到他们道德观发展的状况,我不希望他们的道德观停留在「作好行为以得到奖赏」的阶段,所以我就不太喜欢用奖赏,也不喜欢他们重视这种东西。黄老师:
其实连成人也需要奖赏以做为激励;让我反问一个问题,如果今天公司都不发薪水,你会努力工作吗?薪水本身就是一种奖赏。廖怡亭:
我想这个前提是不同的。大部份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先要学习这个社会的规则。他们并不懂什么可以作,什么不能作,所以我们在教他们这个社会的生活规范,必须用奖赏和惩罚。有一天,他们可能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没有这些,他们也能够照着这个社会的规则去作。所以在小孩子的教育上,太过强调奖惩制度的负面效果,以致不用,这反而会造成实际上教学的困难,且所引发问题可能比用奖惩制度还大。洪慧蓉:从圣经上来看,神带领人的过程也是这样。一开始没有很多规范,结果是堕落。等到他开始规范后,以色列人害怕上帝的惩罚,所以就信他。但是久了,他们感受不到刑罚的严重性时,又开始犯罪。我想这是人本质上的罪性和惰性。一个成人,都须用奖惩制度来要求,何况期待孩子可以作到分辨不应该为了奖赏而作好行为,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奖惩制度还是有它运用上的必要。只是在适当的时机,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这个奖惩制度只是教育上的一种工具。我们应当追求另一种更高超的行为模式、思考模式。例如刚才谈到小孩非常喜欢比赛、竞争,这只是一种教学工具的运用。同样我们也必须教导小孩,这个比赛的结果,并不代表老师对你的喜爱,也不代表他的个人价值。
关于奖惩制度和道德观的关系,这些在学理上是有根据的。有一位名叫柯尔柏格的学者,他研究人类的道德发展,将它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避开惩罚、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他举例:「一个小孩帮爸爸拿墨水,但是不小心打翻了,反而弄脏爸爸的稿子……。」有的孩子认为他是错的,因为弄脏爸爸的稿子;有的孩子认为这是好的,因为他的动机是为了帮爸爸忙。从这两个结论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道德发展。考虑到动机、出发点的小朋友,他的道德发展是比较高;只注意到外在行为的小朋友,就道德发展论来说,他的道德发展是比较低的。可见道德发展是渐进的,到最后,一个人就以追求公平、公义为出发点,而达到崇高的生活境界。王道仁:在小学阶段,恐怕他们的道德发展还没到达可以有自律的行为,还没有发展到真善美的境界。他还在逃避惩罚、趋向奖赏的阶段,我们应该配合孩子的发展,用适合这个阶段的方式来教导小孩子。例如以认知发展来说,孩子可以具体运思时,就用具体运思的方法来教;可以用抽象思考时,就用抽象思考来教,慢慢地孩子就会进阶发展。道德发展也是如此,它是一个过程,可能一开始必须用奖惩,让他了解什么是好的、不好的。慢慢地发展到可以不用,孩子就能自动做到。
据我了解,逃避惩罚、得到奖赏,这是最浅的道德发展。而到国中阶段,应该可以发展到第二、三期。我想小学是一个培养道德重要的阶段。我不是反对用奖惩,我只是想表达,如果主日学过度地强调奖惩,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可能会造成妨碍。当然道德发展每个人的状况不尽相同,不能一体适用。洪慧蓉:
所以我刚才提到的奖惩是用在三、四年级,到了五、六年级可能就不适用。反而要用另种方式,或许老师可以向他分析他的行为,教他来作判断,而不是用制约的方法。运用奖惩,可能会造成孩子对于得奖惩的动机与目的会有所混淆。但是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还没有能力分辨,他是为了得到奖励而作,还是只因为这是好的,我就去作。所以这阶段,我们可以用奖惩来引导他做好。等到时机到了,我们也需要教导他们分辨他们的动机、说明老师的目的是什么。王伟华:
如果奖励是物质上的奖励,我觉得对于现代社会的孩子愈来愈不适用,因为他们的物质很丰富,你说,你表演得好,给你一个橡皮擦,可能反而会有反效果。用物质作奖励,好像愈来愈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洪慧蓉:在学校我们是用加分来做奖励。
黄老师:
让我来做个结论。奖惩只是整个班级经营的一小部份而已,我们不要过度依赖这个方式,过度依赖就会造成一种制式化的结果,一有什么就一定要奖励或者是比赛,这是不可能的。如能善用,就不必担心它有什么危险的情形发生。第二个结论,教学是一种艺术,所以建议大家什么方式都试试看,不管是从师生互动的方式,或是教室的布置,或是教学的型态,都可以变化不同的方法,从中摸索与学习。讲师介绍:台北市立师院毕业,现任百龄国小教师兼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