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应仁祥 2012.07.29
每次读奥伯格的书,总会让我想起张德培。
可能有人会说,一个牧师、一个网球选手;一个靠嘴巴吃饭、另一个靠的是手上那支球拍,这两人八竿子打不着一块儿,怎么会有关系?关系是有的,且让我们先从张德培说起。
那是一九八九年的六月(没错,也就是「六四」之后),网球四大满贯赛之一的法国公开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十七岁小伙子,在巴黎红土球场一路过关斩将,先是爆冷门撂倒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蓝道,后又在决赛时击败呼声最高的瑞典名将艾伯格,众人惊呼声中,他拿下了冠军奖杯,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满贯赛得主。
这就是张德培。他带来的意外还不只是年轻而已,顶着乌溜溜的头发,黄皮肤的他,更在清一色都由白人垄断的网球殿堂中,显得异常突出。对华人来说,当时的张德培,其代表的意义一点也不输今日休士顿火箭的姚明,或是纽约洋基的王建民。
张德培也非常争气,那年法国公开赛之后,十四年的时间,他南征北讨,最颠峰的时候,还曾一度世界排名第二,让当老大的山普拉斯备感威胁。
张德培身高不高,一百七十公分站在人高马大的西方球员身边,结结实实地矮了一截;张德培臂力也不强,别人动辄近两百公里的发球,他老兄拚了命也只能有个一百八;他不善山普拉斯的上网截击、也比不过阿格西的底线抽球,在网球沙场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处处都不起眼的小个子,能够屡创佳绩?《纽约时报》的体育记者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他总是追球到底」。
别人快如闪电的网前截击,张德培用他那双拚命的腿,硬是在球落地之前,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穿越球;一般人会放过的致胜球,张德培就是不放弃,总要追到不能再追、跑到不能再跑的地方,把球给救回来。是这种「追球到底」的毅力精神,让一个「先天不足」的球员,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克敌制胜。
这就让人不得不想起奥伯格。和张德培类似,奥伯格也不是个天纵之才,在他作品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从未被人提出的观点创见;更多时候,奥伯格像个非常认真,「追球追到底」的网球选手,紧紧盯着许多才华洋溢作者所「击出」各种独到、但不一定容易消化的见解,硬是在球落地的时候,想出一个生活中的类比来理解,在旁人早就放弃的时候,打出一记连原作者可能都惊叹的穿越回击。
好比奥伯格的成名作《行在水面上》,就以另一个有名的贵格会作家巴默尔《让生命发声》为创作基调,最终写得比巴默尔贴近圣经信息;《神与你同在》书中架构,也和魏乐德的《上帝的声音》颇有相通之处,从同在、与神沟通,一直谈到上帝看似的缺席,然而,奥伯格就是有那个本事,将魏乐德某些让人头疼的逻辑推论,讲得一清二楚;至于奥伯格早期的着作《爱得让你哑口无言》(Love Beyond Reason,暂译),更是把史密德的观点涂上色彩,使得这位百万作家不得不称赞:「奥伯格把上帝的爱写得更人性、更美丽,展现出一股我们从未见过的力道。」
像我这样的平凡人,张德培「追球到底」的精神,远远比山普拉斯华丽发球来得动人;张德培高挂球鞋后的今天,很高兴在奥伯格的文字里,我又找到了这样的精神。
P.S.
阿祥对奥伯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年自己还是个刚进基督教出版业才半年左右的新手,因缘际会下在亚马逊上发现了奥伯格的《行在水面上》,仗着初生之犊的勇气,我向公司推荐这本书,没想到经过审书流程后,事情竟然就这样成了。知道公司签下《行在水面上》后,阿祥其实是很担心的,怕这书最后会卖得不好,所以天天上基督教的畅销书榜,希望它能在榜上多留几天。幸好《行在水面上》很争气,硬是在榜上停留了好长一段时间,阿祥也因为这段时间天天去查榜,最后才在《行在水面上》中译本出来时,想出了「蝉联CBA畅销书榜80周」的文案。那年年终统计,《行在水面上》是一整年卖得最好的书,阿祥才总算放下了心中的那块大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