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 |
|
|
|
|
第十二課 耶穌受難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本課目的: 介紹耶穌受難之前所發生的事,幫助學生瞭解耶穌受難的意義。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
▲相關經文: 馬太福音 21:1-27:56、馬可福音 11:1-15:47、路加福音 19:29-23:56、 約翰福音 12:12-19:42 ▲本課金句: 希伯來書 12:3 新標點和合本: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現代中文譯本: 想一想他的經歷。他怎樣忍受罪人的憎恨!所以你們不要灰心喪志。 台語白話字: I thun-lun phai lang chhin-chhiu an-ni heng-gek I, lin tioh siu I, bian-tit lin e sim sit-chi lai ia-sian. 台語漢字: 伊吞緛歹人親像按呢橫逆伊,恁著想伊,免得恁的心失志來厭倦。 約翰福音 3:14-15 新標點和合本: 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 現代中文譯本: 正好像摩西在曠野舉起銅蛇,人子也必須被舉起,要使所有信他的人都得到永恆的生命。 台語白話字: Koh chhin-chhiu Mo-se ku-khi choa ti khong-ia, Jin-chu iah tek-khak tioh an-ni siu ku-khi; ho ki-na sin e lang tiam ti I u eng-oah. 台語漢字: 閣親像摩西舉起蛇佇曠野,人子亦的確著按呢受舉起,互見若信的人惦佇伊有永活。 ▲本課大綱: 一、耶穌在世最後七日之行程 二、爭論之日(星期二) 三、設立聖餐(星期四) 四、最後吩咐及禱告(星期四) 五、十字架上(星期五) ▲討論與分享(請擇題分享):
▲課程內容 一、耶穌在世最後七日之行程 雖然耶穌知道在耶路撒冷有患難在等著他,他還是毫不遲疑地去了。當他差遣門徒去牽驢子,並騎驢子進耶路撒冷時,眾人夾道歡迎,用棕樹枝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可 11:9) 但是在他進入耶路撒冷之後的第七天,他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在耶路撒冷最後的這七天,所發生的事情表列如下(註 1):
如果你知道自己只有七日可以活,你最想要做的三件事是什麼? 二、爭論之日(星期二) 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的第三天,也就是星期二,與當時猶太的宗教領袖有許多的討論與爭論。 1.辯駁耶穌的權柄 耶穌行事像是一個有權柄的人,引來當時宗教領袖們的質疑。祭司長和長老們前來挑戰耶穌的權威:「你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太 21:23)耶穌十分技巧地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反問他們另一個問題,就是有關施洗約翰的洗禮,究竟約翰的洗禮是從人間來的或是從天上來的。施洗約翰雖然死了,但是他的事蹟與見證是眾所皆知的,百姓們都相信約翰是從上帝那裡來的。祭司長不敢回答耶穌的這個問題,因為如果他們說約翰的洗禮從人間來,百姓不會放過他們;而如果說從天上來,約翰曾經見證耶穌,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比他大,是上帝所差來、要用聖靈施洗的那一位,如此,耶穌的權柄自然沒有疑義。耶穌藉著這樣的反問實際上已經回答了他們的問題,他的權柄是從天上來的。 2.納稅給凱撒 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結合要來陷害耶穌。這兩種人原來是互相有敵意的,一個主張分別為聖,不與世俗摻雜;另一個則結合權貴。他們在信仰方面的主張亦不相同,但是為了陷害耶穌,他們竟然可以結合。他們非常聰明,要就耶穌所說的話來陷害他,而且先稱讚耶穌一番,讓耶穌沒有防備。但是耶穌比他們更有智慧,他不但一眼就看穿他們的用意,而且能夠用另一種思考方式來跳脫他們所設下的圈套。他們的問題是:「納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耶穌如果說不可以,他就會觸犯羅馬律法;若是回答說可以,則會觸犯猶太人。耶穌用錢幣上的凱撒像來回答,「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太 22:21) 有許多人用耶穌這句話來主張政教分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過去關心政治議題,被其他教會所質疑,認為教會只要管理宗教事務就好,政治上的事不要管。你的看法如何?耶穌要強調的是奉獻給上帝和順服地上的政權是沒有衝突的。 3.撒都該人論沒有復活的事 撒都該人屬於祭司當權派,他們不相信死人可以復活,這是他們的邏輯:如果有復活的話,夫妻關係會產生混亂,像七個兄弟都娶過一個婦人,復活之後怎麼辦?因此不可能有復活的事。耶穌指出他們的錯誤在於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上帝的大能,復活之後是沒有嫁娶的;而且,聖經說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上帝是活人的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 你對上帝的想法是否修正過?從前的想法如何如何,現在卻改觀了,你有這樣的經驗嗎?其實現在的想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確,我們需要保持彈性,願意隨時修正改變。這就是成長呢! 4.耶穌發問 這回輪到耶穌發問了。耶穌問法利賽人說,基督與大衛的關係如何,如果基督像他們所期待的是大衛的子孫,為什麼大衛還稱他為主?他們不能回答他的問題。你對這問題的看法如何?羅馬書 1:3-4 說,「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上帝的兒子。」可見,基督是有雙重身份的,以人子來說,他是大衛的子孫,但是就神性來說,他是上帝的兒子,這點有耶穌的復活可為憑證。 5.耶穌責備法利賽人 接著耶穌責備法利賽人。法利賽人有什麼特性,讓耶穌這麼嚴厲地責備他們?一般人都認為法利賽人很虔誠呢!原來許多看起來是敬虔的事,不一定是真的敬虔。雅各書 1:26-27 比較真正的虔誠和假虔誠時說,真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法利賽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能說不能行,而且自以為義。我們要如何才能避免落入像法利賽人這樣的陷阱? 由以上可以看見,當時的人和耶穌有許多討論。從這些爭論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主耶穌的智慧遠超過一般人,甚至超過當時的法利賽人和文士。如果是你,你要問耶穌什麼樣的問題?你發問的動機是什麼? 三、設立聖餐(星期四) 聖禮的施行是教會的標記之一,教會視聖禮為信徒領受神恩一個極重要的方式。天主教會共有七項聖禮: 洗禮、聖餐、堅振禮(類似堅信禮)、結婚禮、授職禮、告解禮(不定期在神父面前認罪)、臨終抹油禮(幫助將死的人進入天堂)。宗教改革之後,基督教會鑑於儀式過多常常只流於形式,而失去其內涵,甚至執行的人、參與的人以為這樣做是在累積個人的功德,因此只保留了洗禮與聖餐兩項,其餘均予簡化。 聖餐是耶穌所設立的,耶穌在受難的前一天晚上與門徒共用逾越節的晚餐,在席中,他洗門徒的腳,希望門徒能夠彼此相愛(約 13:1-17)。耶穌在此以行動來表示,他雖然身為老師,卻願意屈就自己來服事門徒。他這樣做,是要給門徒作榜樣。 當他們共進晚餐時,耶穌擘開餅遞給門徒,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耶穌並且說明餅和杯的意義,就是代表他為世人打破的肉身和流出來的血,這是上帝與人立新約的記號。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 26:28)耶穌要門徒這樣遵行來紀念他,因此日後教會十分重視這個聖禮典。 加爾文認為聖餐最好「常常舉行」,因為信徒在領受聖餐時,在聖靈裡經歷到耶穌的臨在,可以堅固信仰,激發讚美與彼此相愛之心(註 2)。 你參加過聖餐嗎?你認為現在舉行聖餐意義何在?我們應當怎樣行來紀念主? 四﹑最後吩咐及禱告(星期四) 耶穌在離開世界以前,跟門徒說了許多話。約翰福音 14- 17 章有詳細的記載。 1.你們不要憂愁 可以想見的,當門徒知道耶穌快要離他們而去時,他們的心裡都很憂愁。這是可以理解的,他們跟從耶穌已經有三年了,現在耶穌要跟他們分離,他們將何去何從?耶穌這樣安慰他們:他先去是為了預備地方,他還會再來接他們去(約 14:1-3)。他將留下人所不能奪去的平安給他們(約 14:27-28)。他們還要再見到他,那時心就要喜樂了(約 16:22)。 2.應許賜聖靈 耶穌離開世界以前,曾經應許要差遣聖靈來(約 14:16-27)。聖靈的工作是什麼?約翰福音 14:26 說,聖靈會讓門徒想起耶穌說過的話;16:8-14說,聖靈會叫人知罪、歸向上帝,也會引導門徒進入真理。一個基督徒決志以後,開始會對自己思想或行為的任何不義敏感,甚至自責,這其實是聖靈已經開始內住作工的印證之一,讓他常常謙卑悔改歸向上帝。但是,聖靈所帶來的責備經常也帶來主赦罪的平安。只要信靠主,我們就不必再受良心的控告(來 10:22),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 4:16)。你有這樣的體會嗎?你經歷過聖靈在你身上的引導嗎? 什麼樣的人可以領受聖靈呢?耶穌說過,上帝樂意把聖靈賜給求他的人(路 11:10-13)。彼得曾經向那聽他講道而受感動的眾人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 2:38) 領受聖靈的人會有什麼樣的表現?使徒行傳記載,有的人在領受聖靈時會說方言(徒 2:1-4)。的確,說方言是聖靈的恩賜之一,但它並不是唯一的恩賜。第一位殉道的司提反,當他被聖靈充滿時,講了一篇很長的道理,但並未說方言(徒 7:54-56)。 聖靈隨著他自己的意思,分給各人不同的恩賜(林前 12:4-11)。最重要的是在加拉太書 5:22-23 所記載的,聖靈會結出這樣的果子來: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3.禱告的應許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曾經說過,「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 7:7) 現在,他快要離開世界,又再一次強調,門徒若奉主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就必得著(約 14:14-15、15:16)。是否我們無論求什麼,上帝都會垂聽?怎樣的禱告才會蒙垂聽?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 26:39) 在約翰福音 15:7,耶穌講得更清楚:「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只要我們在主裏面,明白天父的心意,照天父的旨意祈求,祂就會垂聽。但如果我們根本不求,或者妄求,那就得不著了(雅 4:2-3)。 4.葡萄樹與枝子 耶穌用葡萄樹與枝子來比喻他和門徒親密的關係(約 15:1-10)。與主常連結,我們才能夠多結果子,榮耀上帝。離了主,我們什麼也不能做。今天,我們要如何才能與主保持密切的關係? 五、十字架上(星期五) 耶穌受死之前曾經受過許多羞辱,除了他最親密的門徒不認他,甚至賣他以外(太 26:69-75、14-16),連釘他十字架的兵丁,與他同釘十字架的強盜,還有當時的宗教領袖,都譏笑他、辱罵他(太 27:27-31、38-44)。你想耶穌這時心中充滿什麼?這可從他在十字架上說的七句話看得出來:
聽了耶穌所說的這些話,你有何感想? 你曾有被取笑、被藐視、被羞辱的經驗嗎?感受如何?如何突破? 耶穌死的時候,聖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這是表示上帝和人的隔闔去除了,人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上帝面前。希伯來書 10:19-20 說,「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感謝主,讓我們因著他,可以進到上帝面前;不但如此,還可以「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他。」(路 1:75) 耶穌受難對你的意義何在?請分享。 在痛苦中還能原諒別人是很困難的事。你有過這種經驗嗎?請分享。 ▲附註:
▲背金句:希伯來書 12:3、約翰福音 3:14-15 ▲作業:
第一種進度表:約翰福音 13-21 章, 使徒行傳 1:1-11。 第二種進度表: 馬太福音 27:51-28:20, 馬可福音 16:1-20,路加福音 24:1-53, 約翰福音 20:1-21:25,使徒行傳 1:1-11。 |
歡迎參觀 梁望惠 的個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