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育》

| | | | 轉寄

年老,也可以成為生命轉變的契機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我們已經無能為力了。」

聽到這樣一句話,大家都會很難接受。如果這樣的話出自醫生之口,等於所有的希望皆告破滅。現代醫學的進展,樂觀地引導一般大眾以為不管什麼問題,現代醫學都有辦法「治得好」。只可惜事與願違。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其實,不論醫生還是照顧者都沒有辦法「治好」年老力衰的問題。年老力衰這一件事,可不像車頭的保險桿撞凹了一塊。醫生說:「我們無能為力」,他真正的意思就是年老力衰這種症狀的確無藥可醫。不過,讓年老力衰的人過得好一點,能做的事倒是很多,而且這些事情還有一個名稱,叫作「支持照護」(supportive care)。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治好「年老力衰」這樣的病,也沒辦法保證讓年老力衰的「病人」過得快樂無憂,但還是有許多屬於「支持照護」範圍的事可以做,只要知道怎麼做就好。

各位大概也都需要學習新的心理建設,尊重人生走到日薄西山的時候,必然會出現的狀況—畢竟年老力衰對於各位或是各位的父母,都是以前沒有過的經驗。這一學習的過程,一開始是要先了解,年老力衰的父母走這一段下坡路的歷程是怎樣的感覺。接下來,便要接受父母年老力衰的模樣,腦海中不要停留在他們以前的壯年豐姿。一路往下走,便可能再需要學會,放棄你想要控制他們衰老進程的企圖。

衰老是他們必須面對的事,是你插不上手的事。你不可能代替他們變老。而且,即使不少人很可能極為樂意,但也無法幫他們免除衰老過程中必有的掙扎和痛苦。不過,各位可以站在他們那一邊,陪他們度過生命的晚歲暮年。陪在他們身邊,就是「我關心」的表示,就是在說「你的人生還有意義,你的人生也很重要」,也就是在證明「我愛你們,你們絕不孤單」。千萬不要小看「陪伴」的重要。

年老到底是怎麼回事?

各位可能和我以前一樣,覺得老就老嘛,有什麼大不了?不過,老年病理學家可是要說,老年人衰老的壓力比其他年齡族群可都要大得多。生理的變化如視力衰退,可能導致閱讀、看電視、針線活兒等等事情變得比以前要困難得多,甚至再也做不來了。聽力衰退可能導致社交退縮,體力衰退可能導致老人坐困家中,喪偶很可能是衰老階段中最大的打擊。

因衰老而喪失的東西,即使看起來沒什麼,也可能大大削弱老人家獨立自主的能力和自尊心。老到不能再自己開車,你想這會是什麼感覺?雄風不再?像是半個廢人?沒用?完了?老年的一大生命課題,便是適應生活裡有所失去:失去配偶,失去老友,失去體力,失去獨立,失去健康,到最後連自己的生命也要撒手放掉。

不過,有一件事,在人生嚥下最後一口氣以前,絕對沒辦法放掉,那便是愛。老年人覺得生命的活力正在一點一滴流逝之際,他對愛的需求往往反而與日俱增。但是,如果他對愛的需求無法獲得滿足,當然就會生氣。只是,這樣的需求往往反而會將他們渴望的愛從身邊趕走。所謂老年人的問題行為,表面之下一般都掩蓋著對於愛的渴求。

成為愛的榜樣

基督徒人生走到暮年,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實踐:為世人作愛的榜樣。人一活到沒力氣「做」人,只能單純「當」一個人,這時生命的一切也只剩下處世為人的「根本」。而這根本若根植於「愛」,那麼呈現在大家眼前的便是沛然莫之能禦的愛,一如耶穌吸引世人目光相隨。

然而,若是還在將衰老視作天敵,竭力抵抗,無法坦然接受衰老的事實,無法將其看做是詩篇所說的「有福」,那就不可能成為愛的榜樣。衰老不是疾病,衰老也不是問題需要解決。世上有別的文化在這一點看得比我們透徹。老年人在他們的家庭和社會,都占有一席重要之地。但在美國,自尊心卻往往要由外貌來決定—最好還要年輕、金髮、纖瘦—也以金錢來決定。社會上的老人常見的問題—像是對年輕人滿懷憤怒、輕視、敵意,對人、對事常常愛作對、愛否定,又很固執不通等等—有許多的成因,不單單是因為年老力衰的問題,也和社會明顯鄙棄老人脫不了關係;而社會的鄙棄,老人當然也會耿耿於懷。

只要我們的社會還在排斥老人家,看不起老人家,老人家在面對衰老這一件事的時候,就擺脫不了沮喪和消沉。不只這樣,照顧者的心理若和一般社會大眾一樣,自然也會將家中長輩年老力衰的處境看作是問題與麻煩。惟有學會在滿佈皺紋的臉龐上看到生命的美麗與光澤,才有辦法將父母年老力衰的問題,也看作是生命轉變的契機。

-摘自《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