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道維 2011.12.18
去年我寫了一篇「有趣的聖誕節故事 (節日的起源,平安夜,聖誕樹與聖誕老人)」,在網路上好像得到不少回響,讓一些人對這個最全球化的節日習俗多了一些了解。今年我又意外地發現到一本專門介紹聖誕節的書,《過聖誕節的理由》(Ace Collins 著,啟示出版社),看到其中有更多其他有趣的聖誕故事。所以今年我再加寫這一篇,希望也能引起更多人的興趣與對這節日更多的了解。
一、聖誕卡 (Christmas card):
在網路還未普及之前,在聖誕節期朋友間多是藉由聖誕卡片來互相聯繫。即便到了現在,隨便進入美國的任何一家超商或書店,占地最多的仍然是各類型的聖誕卡片。畢竟,電腦網路所設計的圖樣或動畫雖然更為活潑生動,但是在這個季節真正能溫暖兩地遠離的朋友的,還是莫過於親手挑選並寫下的聖誕卡片。
第一個聖誕卡片是出現於英國。亨利‧柯爾爵士 (Sir Henry Cole) 是當時在社會上極有影響力的人士,也因此在聖誕節期間總是收到數不清的賀節信件,讓他實在無力一一回覆。在 1843 年 12 月的某一天的早晨,柯爾爵士在書桌上偶然拾起一片印著字的厚紙,發現可以用折疊的方法弄成一本小書的樣子。如果在外層畫上圖畫並大量付印,那麼內層最後寫幾句問候的話就讓這些聖誕節回信變得簡單卻又不失禮節。
當天柯爾爵士就去找他認識的一位畫家,約翰‧郝斯利 (John Horsley),為所想到的三折卡片作出好幾種圖畫,都是與聖誕節有關的。中間寫字的空白頁下會印上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乾脆連新年賀卡都一網打盡了。最後,在後面的折頁中又加上一個可以激發同情心的主題,如有需要衣物與食物的窮人。他希望可以藉由這樣的卡片可以讓人不但得到聖誕節的問候,也能回憶起聖誕節的意義與其他需要幫助的人。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的社會福利機構 (如台灣的伊甸基金會等) 會在每年十二月期間也印行聖誕卡來義賣。
所以小小一張聖誕卡,其實掌握到聖誕節非常核心的價值。精美的卡片本身就不只是信件,也是一個禮物,不但是紀念朋友間的友誼,也還有主耶穌的降生,並這世界上仍然需要幫助的人。畢竟當年上帝也是將耶穌卑賤地出生在一個連一般窮人也不敢恭維的馬槽中,將祂的兒子包裹為一個禮物,送給世界上的人,成為建立人與神並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的和平之子。
二、拐杖糖(candy Cane):
只要你看過一群孩子貼身而坐,被要求聽一段又長又無趣的講演,你就知道甚麼叫作「蠕動」。這樣的事情即便在大人認為是神聖不可褻玩的教堂中也是一樣的。在 1670 年的德國科隆,一個天主教的教會的詩班指揮就是面臨這樣的問題:該怎樣讓這一群孩童詩班在教會聖誕節冗長的敬拜中能安安靜靜地坐好不亂動。
這個詩班長最後想到的方法就是「糖果」,但不是一般一顆顆的糖果,因為那樣他們吃到嘴巴裡就又開始動手動腳了。他需要一種特別的糖果,不但要很甜可以讓孩子喜歡,也必須是硬的讓他們只能慢慢舔而不是一口吞下。最後,他也希望這個糖要有長長的把手,讓孩子可以乖乖地拿好而不亂動手。在跟一個糖廠師父討論後,他們就發明了拐杖糖,讓硬硬長長的糖果後面還彎了一個大鉤,讓孩子覺得有趣又方便拿在手上。這還可以讓詩班指揮拿來當作指揮棒,並讓孩子想像那些去找小耶穌的牧羊人拐杖,真是一舉數得。這就是現在的拐杖糖的原型。
這個拐杖糖的發明立刻大受歡迎也達到了效果,當年的聖誕禮拜孩子們是出奇的安靜,並且帶來充滿恩典的詩歌。但是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期,大部分的糖果都是手工作的,要上色並不容易,所以幾乎都是只有單調的色彩。直到在 1920 年美國的一個糖果店老闆發明了一個在製作時簡單幫拐杖糖上色,並繞成一圈圈的方法,這才出現了我們現在所常見的,有紅白相間並螺旋形條紋的拐杖糖。其中白色代表小耶穌的純潔,而紅色代表他最後為世人而死的寶血。
一個普通的糖果能附載這麼多的意義與功能,這恐怕是當初這位不知名的詩班指揮所能想像得到的吧。
三、聖誕詩歌(Christmas Song):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幾乎不用看日曆也會知道聖誕節的接近,因為百貨公司、商家、車站、醫院等等各種公共場所與電視廣播等媒體都會開始撥放聖誕歌曲。就算不清楚這些歌詞的內容如何,我們也會很容易從曲調中感受到那歡欣愉悅、聖潔溫暖的氛圍。這樣的歌曲從何而來呢?
最早的聖誕詩歌應是記載於《聖經‧路加福音》第二章,當時馬利亞在馬槽裡生下了耶穌。這件事在當時如果沒有其他人知道,當然也不會被流傳下來。所以天使當晚特別向那些在原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顯現,要他們去找小耶穌已確認《舊約》的預言成真。當天使離開時在天上唱出「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這就為以後的聖誕詩歌奠定了基調:要讓地上的人覺得平安喜樂,也讓上帝之名得著榮耀。
但是基督教後來的發展並不是這樣順利的。在最初的第一到第三世紀的兩百多年間,幾乎都是被羅馬政府的逼迫下偷偷聚會。當時也沒時間或機會特別記錄聖誕節來慶祝,更別提寫作歌唱聖誕詩歌了。在歷史上比較清楚的記載是於西元760年,一位作曲家考瑪斯 (Comas) 為希臘教會寫了一首聖誕歌曲,造成寫作聖誕歌曲的風潮。在後來的幾百年中,除了教會內用拉丁文寫的歌曲外,許多基督徒作曲家也採用各地的傳統曲調用當地語言來作曲填詞。這個情形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的德國特別明顯。
到了十九世紀,聖誕歌曲已經形成一個穩定並重要的音樂與經濟市場。此時主要的創作國家是英語系的英國與美國。聖誕歌曲在兩次大戰期間也扮演著穩定軍心的重要工作。甚至在 1914 年的聖誕節,交戰雙方訂了一次聖誕節休戰日,讓雙方士兵聚在一起幫忙埋葬死者、交換禮物、並合唱聖誕歌曲。所以「和平」也是聖誕節最重要的意義:不但是人與上帝的關係可以藉著耶穌得著恢復,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得到修復。
歡迎參觀作者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dawwei.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