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史蒂文斯 2016.05.08
關於「帶著你的靈魂去上班」,這是你無法逃避不做的,你去上班是整個人前去。有些人覺得商場靈性聽起來像個矛盾詞,但這個用詞太合適了,而且非常貼切,它可以幫助我們成長興旺。在《神國經理人》一書,我們會詳細探討在職場上實踐和維持創業領導的基本原則,現在我們先提供有關靈與靈性在一般討論時的基礎根基。畢德生在《翱翔的基督》中說:「我已準備好要極力主張,職場才是塑造靈性的主要場所。」為什麼他會這麼說呢?
一、職場是塑造靈性的場所
職場之所以是塑造靈性的場所,原因有三點:第一,職場是我們展現自己的地方。我們的內心會藉由外在表現、工作方式、與他人的關係,以及每日實際從事的規劃中表現出來。紅衣主教維辛斯基曾說過,我們的靈魂展現於額上的汗水。
第二,致命的七宗罪──亦是耗竭靈命的七大掙扎,包括驕傲、貪婪、慾望、憤怒、忌妒、懶惰、貪食,這些都不會在安靜的靈修時刻及退修禱告中浮現,而是出現在生活中、在商業會議裡、當我們爲本月業績掙扎時、在我們必須應付難搞的顧客或員工時。每一個耗竭靈命的掙扎,都成為靈性成長的良機。教會歷史上的教父教母一直重複強調,我們若不認識自己就無法認識神,但他們所說的,不是像今日大家所想的,要了解我們的潛能、認識我們的天賦才能,以及發揮全部的潛力;他們所指的,是要認識我們自己有多麼地貧窮不足。每一項需求,都會成為成長的管道,而每一個掙扎點所帶來的成長,通常都會帶出聖靈所結九果的其中一個面向: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與節制(加五22~23)。但職場之所以是靈性成長的戰場,還有第三個原因。
我們所做的工作如果是好的工作,某程度也屬於是神在創造、維護、改變或完成(使事情有好的結局)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和神其實是夥伴關係。保羅對在歌羅西做僕人的說,他們其實是耶穌的僕人,是屬耶穌的全職使者(西三24)。這一點對我們的日常工作帶來革命性的影響,也就是說,世上的工作並不會使我們遠離靈性生活和「主的工」(一般人會聯想到牧師、宣教士與教會裡的志工工作),當我們發明新產品和新服務、發展事業的組織文化、參與貿易及全球致富、創造新財富和增進人類生活福祉時,我們就是在做主的工。那我們要如何盡力讓職場成為靈性成長的地方,讓自己因此「不再只是個倖存者」呢?
二、回應與識別的操練
職場是操練回應與識別的一個途徑。這是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必須學習過一個「混雜的生活」(mixed life),這個詞來自聖經路加福音第十章,馬大與馬利亞的故事。故事重點不在於馬大應該變得像馬利亞,而是馬大和馬利亞應該要做相同的事:工作,同時也與耶穌親密交通。
十二世紀時,曾有一位商人寫信給希爾頓修士,說他覺得自己應該離開商場,進入修道院。請聽現代版的解讀:既然你在人生上半場已經事業有成,請離開你的事業,在你的人生「下半場」從事教牧或宣教事工,或進入非營利的基督教企業,找到人生的意義。這好像在說:「神對你的人生下半場有個美好計畫。」但希爾頓修士在〈給平信徒的一封信〉中回覆道,他應該在他的事業上更進一步,不要離開工作,而是結合事業與反思。耶穌也是這麼做的,祂忙碌,祂也退修。我們會退修嗎?如果會,退修時我們又做些什麼呢?
或許我們會在每天一開始時晨禱二十分鐘,每週會有一整天的安息日與反思,偶爾花個兩三天到修道院、靈修中心或度假飯店退修。我們會讀聖經,最理想的進度是每天讀一章舊約、一篇詩篇和一章新約,這代表每兩年就能讀過一遍新約和詩篇,一年多就能讀完一遍舊約。我們可以在清晨散步禱告,將塵世拋諸於後,還記得關上iPhone耳機。有許多人發現寫日記(像是用寫的方式在禱告),或是和伴侶、朋友們一起禱告也頗有助益,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此時應該像馬利亞一樣;然後才去上班、做馬大在做的事。但不是只有這樣而已。
職場靈命並非只是過著有忙有退的紀律生活,日常基本工作已成為靈性成長的競技場。職場是我們展現自己的地方,我們的優點、缺點、我們的失常,這些日日夜夜不斷消耗靈性的掙扎,都是我們努力使事業成長茁壯時得要面對的;而每一種不同的掙扎,都成為對神無聲的哭喊與祈禱,求神在我們身上彰顯某種聖靈之果(加五),這在遇到所謂的「阿基里斯腱」,也就是我們的致命弱點時,尤其真實,弱點不會出現在禱告會或教會禮拜中,而是出現在每天的工作裡。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弱點通常是這三者之一:被人需要的需要、身分地位的需要,以及掌控的需要。有時教會小組、職場禱告小組、屬靈長輩或朋友,可以幫助我們面對這些弱點。在《上帝的企管學》這本書中,我說了一個故事,那時我剛當上維真學院的教務長,我的主管賴瓦特對我說,我需要「對付自己」,接著他又說「我會幫助你」,他也的確成為我的幫助。
所以日常工作中所面對的壓力,便成為認識神與靈性成長的競技場,當我們將各種重擔與挑戰帶到禱告中時,尤是如此,就像勞倫斯弟兄在《與神同在》書中所寫的:「主啊,我做不到,除非祢幫助我。」生意人與牧師、修士、修女一樣,有同樣多的機會和需要來向神禱告。你也許會問,如果神早在我們開口之前,就已知道我們的需要,為什麼還要禱告?自古以來,無論老少,這個問題一再地重複被問,而最好的回答是:神知道你最需要的就是神,你的祈求幫助就是祂把自己獻給你的管道。在我們面對巨大挑戰時,尤是如此。
-摘自《神國經理人》(按此試讀)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