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論壇》

| | | | 轉寄

眾聲喧嘩▁在拼音的爭論背後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究竟在拼音的爭論背後透露出什麼樣的「問題」?是政治正確的問題、是專業選擇的問題、還是國際接軌的問題?是媒體炒作的失焦問題、是語詞文字與音節文字的問題、還是工具價值宰制存在價值的問題?

一、檢視專業判斷的理性空間

首先,筆者不認同雙方過於約化地扣對方一頂泛政治化的帽子。因為「漢語拼音」、「中國拼音系統」與「國際性」之間,以及「通用拼音」和「台灣本土拼音系統」與「相容性」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是用政治色彩能夠隨性理解的。其中所牽涉到的細膩歷程,包含了語言學上的音素文字化歷程、語言的認知學習歷程、漢語中心規範地方方言的約化歷程。我們的確需要關注台灣在世界環境中的接軌現象,然而,如今讓台灣與世界的接軌造成的困擾與問題,是因為非使用漢語拼音所造成的嗎?還是使用了通用拼音所造成國際漢學研究的困擾?如果說在語言學習上所造成的國際化的問題,那麼現今我們使用的ㄅㄆㄇㄈ反而是台灣有異於國際的注音方式。而此,卻不見雙方反省?

因此,若以國際化作為這個議題思考的判準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應當採用更為國際語言學家普遍推崇的羅馬拼音系統?面對這種拼音所造成的爭執與混亂,甚至有語言學者提出應當是更進一步讓漢字從「語詞」的「文字」現象更新到「音節」,就亞洲的文字轉化歷程為例,便是日本的「假名」歷程,或是越南的去文字表意、採用拼音為文字識別的歷程。因為目前整個世界的最普遍的書寫系統正是以「音素」系統所發展出來的。今天的台灣社會應當逐漸學習讓專業歸專業,而政治更專業!我們再回看今天的拼音爭論現象,我們不得不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論式的思考現象?隨性地以綠色是通用、橘藍色是漢語;通用考量本土化、漢語考量國際化,這種屬於連續劇中的好人、壞人的兩極式思考?這與媒體的失焦炒作,絕對脫離不了關係。

二、檢視媒體報導的理性空間

其次,就是這次拼音的爭論現象,一如往昔地在媒體的報導中上演著失焦的戲碼,媒體不斷地將經過意識型態咀嚼過的結論吐出來,企圖餵食沒有胃口進行深度思考的受眾。但是,我們必須進一步探究的是為什麼媒體不願意培養理性的思考空間?而大眾竟然願意將深度認知的權利隨意繳械?

這固然和報業媒體在惡性循環下的市場考量有關,但是我們不得不問的是,難道在現有的新聞篇幅中僅能容納政治性價值判斷的新聞評論,而讓專業分析的稿件壓縮在篇幅有限的自由言論廣場當中!卻讓沒有語言學專業背景的新聞記者、主編,任意剪接、刪減真正嚴肅的論述。具體而言,既然在不可能沒有意識型態的價值真空中進行論述,那麼新聞議題的設定就應當有一個主動探究的向度,而不是一窩蜂地將新聞議題狗仔隊化,使得新聞膚淺化、愚民化。長此以往,受眾對於公共議題的反應自然是無動於衷的。我們又何以期待下一個更為良性的選民意識被建立起來,並建構一個更為高品質的公共議題空間?

三、檢視工具價值的扭曲現象

最後,就議題的後續發展來看,部分語言學者、政治領袖鑑於國際通用現象的工具價值,明白指出我們應當考慮國際化的問題。「國際化」儼然成為台灣社會議題中,一個最容易取得合法性的論述主題!但是在這個議題中卻潛藏著一個嚴重的全球化中「工具價值決定存在價值」的迷思。

如果說,台灣今天在國際舞台上取得高度肯定的是電子業,應當不會有人反對,但是如果我們將這種科技範疇的工具性概念,誤植在語言行為的人文層面裡,以為只要藉由一種最多人使用的拼音方式,就能將台灣與國際接軌,實在是相當荒謬的思考方式。因為,今天使得台灣與國際接軌的平台,就器物流通的角度來看,是符合國際市場的「產品」,例如電子產品;就人力資源的角度來看,則是有國際互動能力的「人才」。而他們之間是如何與國際接軌的?就「物」而言,考量的當然是任何一種行銷全球都能使用的「同一性」;但是就「人」來說,彼此之所以認識和溝通,卻是相互之間的「獨特性」!(當然就溝通的形式而言,需要一個相互認知的語言平台,而這個平台不會是任何一種拼音爭議的結論,而是真正流通國際的:英語!)因此,如果將人「物化」,所造成的迷思就是:人成了裝載語言的工具,而不是使用語言的主人。

語言的形式不過是接軌的工具,重點應是在形式背後的實質。也就是說,究竟在這個聲音的背後,想要講述的是怎樣的內容?究竟這個聲音是胡吹亂捧的眾聲喧嘩,還是言之有物的字字珠璣?當人的深度價值被廣度價值所取代時,美其名是符合橫向連結的同一性要求,實際上則是消解了本身存在的獨特性。

在巴別塔之後

巴別塔已然在「同一性」上向著人類的歷史展示著一種罪性的宿命。如果我們沒有正視每一個個體的「獨特性」,並且承認自己的侷限,卻企圖藉由同一性來達成任何一種控制的結果,那麼我們就是在踩踏著巴別塔的影子朝著已知的宿命前進。就語言的實質內涵而言,拼音的焦點是工具性的,拼出什麼樣的概念才是實質性的,在我們的世代當中,充斥著過多的聲音符號,卻缺乏聲音背後的實質意義。媒體如此;政治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