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敏雄 2016.01.17
前些时候跟一个毕业的校友聊天,他跟我说:「念研究所的时候因为身旁的同学一心想『赶毕业』,所以自己没认真写论文,现在好像无法释怀这段『怠忽』;觉得自己很糟,连一件事都做不好,怎么办?」听了这段话,我多少可以体会他的心情!因为不单是写论文,包括自己在内,也会对曾经失败的经验懊悔不已,甚至久久无法释怀。
我问他:「当初你有想过好好写论文吗?」他告诉我:「有!但是因为自己没自信,看到同学论文一个个都写比我快,所很怕自己落后,好像显示自己能力太差。另外,爸妈也一直询问毕业的时间,让我压力很大!」
我接这问他:「你小时候有跌倒过吗?如果有,现在会不会很懊悔呢?」他回答说:「不记得了,但相信一定有吧!应该不会懊悔才对,不然应该现在还记得。」我又问:「你为什么不会懊悔小时候跌倒过?」他说:「小时候因为还不太会走路,跌倒是一定会的吧!」
我接着又问他:「如果再给你一次写论文,但还是十年前没自信的你,同学写论文的速度还是比你快,爸妈还是不断催促,……你会毅然决然选择『好好写』论文吗?他回答:「我猜不会!因为那种状况下,我最焦虑的还是比同学落后,也不希望父母失望,所以我还是可能赶着毕业」。
说到这儿,这个同学似乎有一点点释怀了……于是我说:「嗯!所以十年前的你已经做了『当时最好的选择』了!能不能原谅自己,给自己一点机会学习人生的功课呢?」
同学离开后,我心中某些挫败经验的伤痛,似乎也获得了「自己的宽恕」。我发现:紧抓着不合理的标准要求自己,试图以此建立「不脏污」的自我认同,不但无法如愿,反倒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懊悔;明白自己不同阶段的真实局限,适度地原谅自己,给自己合宜的标准,才能从失败的伤痛中慢慢获得自信。
图片提供/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