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 |
|
|
|
|
第八課 向北隱退:耶穌的身份和使命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本課目的: 本課的目的在探討耶穌的身份和在世上的使命。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說出:
▲相關經文: 馬太福音 15:1-18:35、馬可福音 7:24-9:50、路加福音 9:18-50 ▲本課金句:馬太福音 16:16 新標點和合本: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現代中文譯本: 西門‧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台語白話字: Se-bun Pi-tek in kong, Li si Ki-tok, chin-oah Siong-te e Kia. 台語漢字: 西門彼得應講:「你是基督,真活上帝的子。」 ▲本課大綱: 一、耶穌為什麼向北隱退? 二、八個事件 三、猶太人心目中的彌賽亞 四、耶穌的身份和使命 五、憐憫與饒恕 ▲課前預備: 請四位學員預備表演本課第四段裡的短劇,以加深大家的印象 。 ▲討論與分享(請擇題討論):
▲課程內容 一、耶穌為什麼向北隱退? 前曾提過,由於約翰福音曾標出耶穌有四次上耶路撒冷過節,我們知道耶穌在世傳道一共三年多 (約 2:13、5:1、6:4、12:1)。第一年在猶太初期的傳道可以說是沒 沒無聞的一年。第二年周遊加利利,是廣受歡迎的一年。第三年遭遇反對,向北隱退,最後耶穌走向耶路撒冷,被釘十字架並在第三天復活。 耶穌為什麼要向北隱退呢?他在周遊加利利時,雖然曾經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但同時也遭遇來自法利賽人的反對。 「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太 9:3) 「你們的先生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太 9:11) 「他是靠著鬼王趕鬼。」(太 9:34) 「看哪,你的門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太 12:2) 「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卜啊。」(太 12:24) 結果,這個反對勢力日增,法利賽人控告耶穌 (太 12:10),甚至想要除滅他(太 12:14)。當耶穌和他們討論傳統,指責他們假冒為善時,他們 不服(太 15:12)。面對這些阻力,耶穌暫時退隱到北方,他有一些重要的事要向門徒 交待。 你在事奉中曾經遭遇反對嗎?你曾經有想要退休或暫時隱退的念頭嗎?為什 麼?你當時怎麼做? 二、八個事件 耶穌帶領門徒退到北方之後,前前後後發生了八件重要的事。你對下列這些事件 中的那一個人印象最深刻?你從他身上學到什麼功課?
這些事件,在此並不打算一一探討,只針對第一和第四個略加說明。 耶穌在推羅西頓的時候,有一個迦南婦人前來尋求幫助。耶穌和門徒才剛想退隱,好好談談,現在就又冒出一個人,而且大聲喊叫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門徒不勝其煩,就問耶穌說,要不要趕她走。耶穌向門徒說明,他奉差遣主要是在以色列人當中工作。婦人沒有放棄,又來懇求耶穌幫助。耶穌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原來,猶太人一向自許為上帝選民,他們用狗來稱呼外邦人。不過,耶穌在此所用的「狗」字,不是在外面流浪的狗,而是養在家裡的寵物。可見,耶穌雖然沿用猶太人對外邦人的稱呼,卻沒有輕視她的意思;他要考驗這個外邦的婦人。聰明的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這樣的信心被耶穌所看重,所稱讚。耶穌說,「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太 15:21-28) 這個事件讓我們看到,上帝的恩典並不限於猶太人, 而是及於一切有信心的人。 耶穌後來又行了一個神蹟,給四千人吃飽時,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看見了,就來要求耶穌再行神蹟(太 16:1-4)。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這樣的要求已經是第二次了 (第一次記載在太 12:38)。耶穌說,除了約拿的神蹟,也就是耶穌將要從死裡復活 的這個神蹟之外,他們將看不見什麼神蹟。門徒上船以後,耶穌就提醒門徒,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門徒一聽到「酵」,還以為耶穌在跟他們討論飯食呢,因為他們忘了帶食物到船上來,正在擔心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其實,耶穌的意思是要他們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都是當時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一般人尊敬他們,向他們學習都還來不及了,耶穌卻吩咐門徒要提防他們。為什麼呢?原來,法利賽人重視表面,不重視實質;撒都該人則一心追求世俗的權勢。耶穌指出他們雖然外表有好名聲,地位崇高,卻是假冒為善的人。這是追求好名聲的人極容易掉進的陷阱。耶穌曾經說過,「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太 5:20) 這些人倚靠自己,在人的眼光中再怎麼好,還是無法符合上帝的標準。我們的義乃是從信靠主耶穌而來,信靠上帝勝於信靠自己。凡是在教會熱心追求,認真服事的人,都需要常常反省,時時檢討,以免落入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陷阱而不自知。然而那真心倚靠主、不靠自己的人,也不必怕自己成為法利賽人而經常自責,浪費心力。 三、猶太人心目中的彌賽亞 「彌賽亞」的原意是受膏者,它是希伯來文的直譯,從希臘文直譯,就是「基督」。舊約中有三種身份的人要受膏:君王、先知和祭司。猶太人亡國被擄以後,逐漸把復興的盼望寄託在「一位」將來的彌賽亞身上。在他們的心目中,這位彌賽亞:
猶太人受外邦統治,所以切切企盼彌賽亞來臨,拯救他們。他們對這個彌賽亞的期盼是政治性的,要建立一個地上的國度。當施洗約翰出現時,他們很關心,他是基督嗎?他們特別派人來問約翰。施洗約翰對他們明說,不是,但他見證基督就要來到 (約 1:19- 28)。後來,他看見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就作見證說,耶穌就是基督。當施洗約翰的門徒跟耶穌住了一個晚上之後,也出去作見證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 。」(約 1:35-51) 一聽到彌賽亞來臨,別人很快就被吸引來見耶穌。撒馬利亞的婦 人跟耶穌交談之後,不但自己相信耶穌是彌賽亞,而且到處傳揚,讓別人也知道耶穌 就是救世主(約 4:29、42)。 耶穌雖然真的是彌賽亞,但卻不是猶太人想像中的 那一種彌賽亞。他在回答彼拉多的質問時曾經說,他的國度不屬這世界(約 18:33-37)。 這和猶太人所期盼的明顯不符合。耶穌的門徒可能也為此所困擾。耶穌需要好好地向 門徒解說,所以他帶他們退隱到北方。猶太人由於有自己原先的想法,所以沒辦法接受耶穌。這就是人常有的光景,受限於自己的想法,跳脫不開。只有當一個人願意放 下自己的想法,才有辦法真正認識耶穌。 耶穌對地上國度的態度如何?依你看,基督徒對政治的態度當如何? 你對主耶穌有過什麼樣的期待?對做基督徒有什麼期待?如果上帝的帶領與你的期待不合,你會怎麼做? 四、耶穌的身份和使命 短劇 彼得:老師,你把我們帶到這麼偏僻的地方,要做什麼呢? 約翰:是啊,加利利還有許多人在等著呢!這裡是什麼地方呀? 彼得:讓我看看路標,哦,是凱撒利亞‧腓立比,怪不得,我都累壞了,已經離我們 住的地方很遠了。 耶穌:是呀,辛苦大家了。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跟你們討論。如果是在加利利,到處都有人圍著,沒辦法好好談。 約翰:原來如此。老師,快說,你要跟我們說什麼。 耶穌:不要急,在這裡很安靜,時間也多得是。你們告訴我,人們說我是誰。 彼得:希律王說,你是施洗約翰又復活了。 耶穌:那是因為他自己作賊心虛。 約翰:有人說,你是以利亞。 雅各:我還聽到有人說你是耶利米。反正是先知裡的一位就是了。 耶穌:很好。那麼,你們說,我是誰呢? 約翰:嘿,老師在考我們,可不能亂說。 彼得: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耶穌:答得好,答得好。西門彼得,你是大有福氣的,如果不是上帝指示你,你一定答不出來。我告訴你,將來我的教會就要建造在這樣的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沒辦法勝 過它。 彼得(露出得意狀):哇塞,我是大磐石咽,一定倒不了。 耶穌:我就要上耶路撒冷去,在那裡我要受苦受難,你們知道嗎?不過,你們放心, 第三天我要復活。 彼得:豈有此理,基督是要來救我們的,怎會受苦。老師啊,千萬不可,這種事絕對 臨不到你的。 耶穌:撒但,退我後邊去吧。 彼得:老師,你怎麼會稱我撒但呢?你剛才不是說,我是不會倒的磐石嗎? 耶穌:你只體貼人的意思,不體貼上帝的意思,這就中了撒但的詭計,替撒但說話了 。你們大家聽著,我是基督,但是基督必須受害,受長老和祭司長許多的苦,然後第 三天復活。這一點非常重要,你們都記住了沒有? 門徒一同:記住了。 在凱撒利亞‧腓立比,耶穌要知道門徒對他的認識如何。這對門徒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課。他們已經跟隨耶穌那麼久了,是否真正認識耶穌了呢?耶穌就要離開他們,他們能夠站立得住嗎?耶穌首先問,別人說他是誰,接著就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彼得一馬當先,承認耶穌是彌賽亞,他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他這樣的回答,可以說代表所有門徒對耶穌認識的總結。當初門徒就是認耶穌為 基督才來跟隨他的(約 1:41)。拿但業初遇耶穌時也曾告白,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約 1:49)。 耶穌在海面上行走,門徒在驚嚇之餘,認出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而向他下拜(太 14:33)。 彼得在此代表眾門徒所說的,立刻得到耶穌的稱讚。 不過,以「基督」這樣的身份,耶穌在世上有什麼樣的使命呢?門徒可能也和其 他的猶太人一樣,期待彌賽亞來做王,這樣,他們就可以做耶穌的左右手。事實上, 門徒們最關心的就是誰最大,稍後,他們還為此爭論不休(太 18:1、路 9:46、路 22:24-30)。 但耶穌卻教導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 ,第三日復活 (太 16: 21)。這就是他做為彌賽亞在世上的使命,要為全世界的人受 苦,上十字架。這種結局並不是門徒們所期待的。因此,彼得拉著耶穌,勸他說萬萬 不可。耶穌卻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 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 16:23) 這是何等嚴重的話!連耶穌最親近的使徒 都有可能落入撒但的陷阱,替撒但說話,與耶穌敵對,我們要何等小心才是!耶穌有 關他使命的教導以後仍然不斷地重覆(太 17:22-23、20:18-19、20:28、26:1-2),可 見它非常重要。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復活,這就是耶穌向北隱退時所要教導門徒的。 耶穌的身份和在世上的使命是什麼?耶穌說要上十字架,如果是你在場,你 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馬太福音記載說,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和雅各到山上去,在山上改變 形像,彰顯出他的榮耀、他本來的光輝,而且有聲音從天上來說,「這是我的愛子, 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太 17:5) 這就更加確定耶穌本來的身份和使命。事實上,當摩西和以利亞出現時,他們和耶穌談話的內容就是在討論耶穌去世的事(路 9:31)。 但是耶穌在下山時卻吩咐門徒,在他復活以前,不要把所看見的告訴別人(太 17:9)。 耶穌有時候會刻意隱藏自己的身份,他多用「人子」自稱,而不用「基督」自稱。他怕猶太人推他做那地上的、政治的王。這不是他來到這世界的目的。 腓立比 2:6-7 告訴我們,「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 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段話對耶穌的身份和使命有極貼切的描述。 一般華人認為耶穌是一個怎樣的人?你的朋友認為耶穌是誰?你呢?你認為 耶穌是誰?你對耶穌的認識有改變過嗎? 五、憐憫與饒恕 在這些事件過後,彼得前來問耶穌,饒恕弟兄要饒恕幾次,七次可以不可以(太 18:21-35)?彼得想,能夠饒恕七次,度量算是很寬大了,耶穌應該會誇獎他才對。 不料,耶穌不但沒誇獎他,還說了一個比喻,要他饒恕別人七十個七次,意思就是完 全的饒恕。這個比喻是這樣的……(請一位學員說說看)。如果你是旁觀者,聽到 那個欠主人一千萬銀子的僕人所做所為,你的感覺如何?你會怎麼做? 耶穌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天父既然饒恕了我們許多,我們就沒有理由不饒恕別人對我們一點點的過失。那一點點,與上帝所饒恕的許多,實在是不成比例。在這裡,我們再一次看見耶穌所教導的人際關係是以人與上帝的關係做基礎。我們既然已經被天父饒恕一千萬,如此,對弟兄或同伴所欠的十兩銀子就比較能夠從心裡饒恕。這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受到上帝愛的激勵。真的,要能夠從心裡饒恕別人,一定要先出於感恩,感謝上帝赦免我們許多,如此,才能夠真的饒恕別人。而體認到被上帝饒恕許 多的人,一定也會更加愛上帝(路 7:36-50)。其實在舊約裡,上帝要賜給以色列人十誡之前,乃是先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家拯救出來(出 20:1),然後才要求以色列人守十誡來做回應。基督徒如果能夠體會上帝的憐憫、饒恕與拯救,就比較有能力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別人,並遵守上帝的誡命。 看見自己的缺點或軟弱是很難面對的,你都用什麼方式來提醒自己或勉勵別 人?請分享。 ▲附註:
▲背金句:馬太福音 16:16 ▲作業:
第一種進度表:約翰福音 5-12 章。 第二種進度表:約翰福音 7:2-10:39。 |
歡迎參觀 梁望惠 的個人網站